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先育人后教书,成功的教育并不一定是以培养精英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人格养成和兴趣培养。
2009年,交大密西根学院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发展的初期阶段。那时,学院亟需既拥有国际教育经验,又具备产业经验的人才。郑刚当时正在美国高校任职,同时兼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技术顾问。在学院的邀请下,他毅然回国,加入了密西根学院。他带着对美国大学教育体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产业的深厚认知,在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上扎下了根,积极投身于探索创新改革的道路,专心致志地探寻着一条“在地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新路径。
郑刚有着对教育深厚的情怀,亦有对产业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他始终致力于结合工程理论的应用,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高质量课程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他把国际化的教育风格带进课堂,让学生们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满足感,进而点燃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他结合中美教育之所长,建设了既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体系,引领国内新工科教育改革。
郑刚是学院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基础课程的重要柱石。他在学院主要讲授《逻辑设计导论》《计算机组成件导论》《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设计》和《计算机导论》四门专业课程。他的课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学生经常以“学院最好的老师”或“最好的课程”来评价他和他上过的课程。他认为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先育人后教书,成功的教育并不一定是以培养精英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人格养成和兴趣培养。因此,他努力引导学生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之前,首先应当做一个正直的人。此外,郑刚也非常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激发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他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成立了写作中心、跨学科教育中心、学业分享中心、学生创新中心、创业教育中心等,让学生获得更好教育服务的同时激发学习的热情。
郑刚牵头建设了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本科专业。结合国外大学多年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他深刻认识到系统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他在课程里设置很多开放性的设计项目,在课程里强调团队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通过将技术交流相关内容与工程类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此外,在学生的进阶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具有解决工程应用的能力。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他将《工程导论》《设计与制造》系列、《毕业设计》课程等不断改造升级,同时融合工程伦理、学术英语写作等课程内容,形成了密院本科教育的特色模式,获得了国内外的认可。2016年,学院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专业在国内率先获得ABET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对学校乃至全国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探索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学院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均入选了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郑刚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他在工作中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他参考密西根大学和其他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把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每门课程上,并设计制定了一整套课程质量监督和审查体系,建立了有效长效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和保障的规范化和过程化,在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和提升方面做出了贡献。
15年来,郑刚深受学生、校友的好评和上级单位的认可,连续多年教评为A档,先后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最受欢迎教师奖等。参与的教改项目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次、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次。
高等教育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球领导力建设具有世界意义。郑刚不辞辛劳、积极奔走,开拓了“全球学位通”项目;他扎实务实,建设了8个院内辅修专业;他牵头建设留学生的工科平台,拓展海外留学生就读通道和体量,不断讲好中国故事。
自2012年担任本科教学副院长起,郑刚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探索者,不断拓展学生发展通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与密西根大学“双学位”项目的基础上,郑刚积极奔走,寻找和联络全球合作伙伴,赢博体育平台如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各分校、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宣传上海交通大学和密西根学院的办学成果和办学理念,设立了“全球学位通”项目,创造性地设计了3+2、3.5+1.5等联培模式。在“全球学位通”项目的支撑下,密西根学院的本科生已经连续三年深造率超过90%。他积极推动开展与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新西兰、日本、韩国、阿根廷等十余个国家的顶尖大学合作,开设了冬季游学项目,课程设置涵盖工科、语言、商科等方向。与密西根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达成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交换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背景和全球学习的能力。这些项目的设立,为密院学生打造了一个跨学科、跨文化的全球学习体验平台。在学院的众多学位项目的支撑下,超过85%的密院学生在本科期间就拥有了国际化经历,奠定了长远发展的基础。
为了满足学院打造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郑刚自2016年以来,带领学院的多元化教师团队开展院内辅修专业的设置。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学院开设了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工业人工智能、创业、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研究、管理、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机器人等8个辅修专业,使本科教育形成了跨专业的“主修加辅修”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开辟了“工程加工程”,或“工程加科学/管理/人文”的多元化发展路线,给学生带来真正的交叉学科学习体验,以适应多元的国际背景和跨文化工作环境。密西根学院在教学教育方面有诸多开创性的实践,迈出了很多第一步。
2017年,郑刚牵头建设学校的留学生工科英文平台,他与团队的老师们与合作学院进行了深度的课程体系对接,为同学们夯实国际化学习基础,提供自由的跨专业选择空间。在他的领导和协调下,平台顺利运行,实现留学生跨工科学院流动,课程无缝对接。如今,这个平台已经汇聚了83位来自全球26个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的背景多元且丰富,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学术社区。在这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结交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拓宽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和人际关系。这个平台已经成为了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郑刚的努力开拓下,密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国内人才培养的“双循环”通道,为学生提供了从大一到大四的立体式的更多的选择和进步阶梯,越来越多的学生带着自信和梦想走出交大,拥抱世界。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国际化、领袖型、创新性的人才,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使命和密院的培养目标。郑刚不断学思践悟,创新探索,塑造了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教育的“密院方案”,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密院之路”。
为了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单位的课程思政工作,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融入教材,引导学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郑刚创新性地建议和推动了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理念在学院的落地。他认为,要让各种文化背景的老师和学生自觉、自然地认同我们国家的教育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智慧的方式。他亲自带头引领学院教师进行学习和研讨,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理念,鼓励学院教师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他还在院内设置专项基金,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以全人教育为目标的课程建设,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郑刚时常会在课堂上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染学生们,帮他们树立服务祖国、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使命感;以实际的工程设计案例来培养同学们作为一门未来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科学技术领域面对的难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来激发同学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面对困难的韧性。郑刚推动了以深度了解人文、历史、社科环境为核心的“国内游学项目”,让中外师生通过实践与考察,体验立体、全面、真实的中国,并将所学所想运用到对社会有益的方面,树立当代中国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可持续的眼光看世界,培养国际胜任力。经过三年的发展,国内游学项目目前已经形成了五个项目,实践地覆盖福建、云南、甘肃等地,每年参与学生90余名,成为了密院短期项目的一大亮点。
多年以来,在郑刚的努力探索下,学院已经实现了从1.0阶段的引进融合创新,到2.0阶段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交叉创新,再到3.0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合作办学模式跃升。2023年,郑刚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成果“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引进探索为我所用,再塑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郑刚是育人的园丁,他心里装着学生,希望点燃学生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热情,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郑刚是改革的旗手,他十五年如一日,准确把握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建设了融通中外、博采众长的工程教育体系,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让学生真正实现了不出国门的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
郑刚,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教书育人奖”一等奖获得者。密西根学院本科教育副院长,副教授。2005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斯普林斯分校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高校担任终身教轨助理教授、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主任、计算机工程专业负责人,以及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技术顾问。2009年,郑刚受邀加入密院,先后担任学院电子计算机工程专业负责人、院长助理、本科教育副院长至今。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烛光奖。教授《逻辑设计导论》《计算机组成件导论》《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设计》《计算机导论》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