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列别捷夫)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警句解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语出《孟子。告子》。意为: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委托给某个人,一定要先让他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挫折,来增长他的见识和能力,只有这样,他最后才能够成功。
[事实论据]逆境出成果。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分析一些人的创作情况时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
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列宁)
语出东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为:常想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在国家危难之际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饱含爱国之情的话语己成为众多爱国者的座右铭。
[事实论据]鲁迅三易其志我国着名的文坛巨匠鲁迅为了祖国三易其志。他先学采矿,希望实业报国,后改学医,欲救治民众于疾苦;面对一些中国人精神麻木,他又弃医从之,欲唤醒沉睡的国人。同时以笔作枪,捍卫正义与民主,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居里夫人命名钋 玛丽。居里是法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生于波兰华沙,后因求学留居法国。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她心系祖国。1898年7月,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语出战国时代着名诗人屈原的《离骚》。意为:为求真理不管道路多漫长,我将要上天下地去探索,不怕任何阻挡。
语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为:想要穷尽那千里以外的自然风光,就需要再把一层楼台登上。
[事实论据]左宗棠抬棺出征 1876年,65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誓与故人决一死战,一举收复天山南北,粉碎了英、俄侵略新疆的阴谋。他的居室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地,心怀天下,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表现了将军的忘我追求。
孙冶方不改追求 着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文革期间遭受39次批斗,入狱7年,仍不改追求,至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他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已写好的文章常常不翼而飞,前后共写了85遍,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钦佩。
语出《荀子。欠略》。意为:一个国家将要兴盛,必定会尊重老师,敬重师傅。一个国家将要衰败,必定会轻贱老师,薄待师傅。
语出《礼记。学记》。意为:求学之道,以尊师为最难。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老百姓才懂得重视学习。 疾学在于尊师。
I事实论据]程门立雪 宋代着名学者杨时,四十岁时拜程颐为师。一个下雪的中午,杨时和他的同学在读书时产生了疑问,便去请教程颐。当时,程颐正在午睡,他们便站在门口,静等老师醒来;待程颐醒后发现他们时,他们站的地方已在雪地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日本人尊师 日本人有尊师的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在为社会作自我牺牲;因此,当公共车辆上出现穿有教师服的乘客时,无论这个人年龄大小,其他乘客都会主动让座。这让教师们都有一种光荣感。
语出〈荀子。非相〉。意为: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吕端大度 宋朝宰相吕端,一生宽厚多恕,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介意。别人误会了他,或为了排挤他,到皇帝那里告他的状,他也不多加辩解,只是说:吾直道而言,无所愧畏,**之言不足虑也。李斯特的学生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辛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合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寓言故事]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龙虾,一只天鹅,一条梭鱼共同拉着一辆车,它们拉的很卖力,但龙虾使劲往土里爬,天鹅拼命往天上飞,梭鱼使尽全力往水里游,结果车子一步也走不动。足见虽然努力了,但没有合作,于也枉然。
[神话传说]一天,上帝带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 [生活实例]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万多个零部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中国也为其提供飞机的平衡尾翼。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他们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高尔基)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的永远静止不动。(席勒)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 [警句解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语出《乐府诗集。长歌行》,意为年少时不抓紧时间,有所作为,年老时就只能徒自伤悲了。
语出明代文嘉的《明日歌》,劝诫人们要珍惜今天,不能总指望明天,那样会万事成空的,只会留下无穷的悔恨。
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着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着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
2.往理性的方向走,往心爱与同情的方向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往健康愉乐的方向走。——徐志摩
3.年轻的朋友,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为人民发光发热的青春才是美丽的。——秦牧
4.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雨果5.要有生活的愿望和对本身力量的自信,那么整个一生将会是一座最美好的时钟。 ——高尔基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多人同时上天飞行的梦想。同时,我国航天计划嫦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足迹将留在月球上.
2.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体坛明星站在世界大赛领奖台上的时候,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当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3.2004年2月25日,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时间,北京成为国际注目的焦点,人们纷纷称赞中国扮演了调解国际纠纷的关键角色。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似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比赛常常到最后比的是“心理”,谁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发挥原有的水平,谁就能获胜。 ——刘墉
孩子,你未来会面对许多大的考试、大的比赛,希望你能记住我说的这番话:在竞
争前保留体力、保持宁静,当别人叫阵时,不焦躁;在别人获得掌声时,不为所动;当前一刻失利时,不回头! ——刘墉《魅力四射,神采飞扬》
追求进步的步伐,就像一首歌。进步是穿过黑夜后拥抱的第一缕曙光,进步也是沐浴晨曦辛勤播种后收获的又一轮朝阳;进步是对期望与鼓励的回答,进步也是对发奋与创新的奖赏;进步是物质呈现,进步也是精神食粮……关注进步,追求进步,是个人的渴望,是集体的渴望,也是社会的渴望。
在梦想舞台上,渴望成功的愿望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有可能因为压力太大而丧失勇气和信心。因此,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所有的挑战。要有恒久的毅力和上台前的那平和的心境,不求登峰造极,只求问心无愧;做人须经得起风雨,得意、失意都不必在意;战胜心中的压力,相信自己,以平常心挑战到底,坚持到底。
乘坐太空船上升到离地面200~400公里高的太空:可以看到远处弧形的地平线和身下蓝白相间的地球,大海、白云、陆地时隐时现,缓缓移动;漫天的星斗镶嵌在黑色天鹅绒般天幕上,在头顶闪烁着各种耀眼的光芒;每隔45分钟就有一次气势磅礴、震撼心灵的日出旧落。还有终生难忘的美丽极光,白天各个国家和大陆鱼贯面行,很快从眼前溜过,夜晚橘黄色的地球上各个城市的晶莹灯光无与伦比……
古语说:业精于勤。据我看,光勤于用脑力而总不用体力,业也许不见得能精;两样都用,心身并健,一定更有好处。 ——老舍
美国前总统里根:热爱棒球,擅长游泳,喜欢美式足球。在大学担任游泳教练和救生员,曾救起77名落水者。他竞选州长成功举行就职典礼时,为了不误看棒球赛,竟将就职典礼时间定在午夜12点。
古代诗人笔下的美景,曾陶醉了无数游人,也曾滋养了无数文人墨客,这些美丽的景色,今天还在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1985年,英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上空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1987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北极上空也有类似的臭氧“空洞”。后来才得知,全球各处都有臭氧被破坏的现象。没有臭氧保护的生物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将无法生存。
2.据报道,人类每年向海洋倾倒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100万有机农药,660万塑料……
1.(语言、动作描写)童年,天总是那么蓝,欢笑,总是那么多。总爱趴在奶奶的膝盖上,听她讲牛郎织女,听她讲日本人进中国。听她唱歌谣:“哈巴狗,到集上,叮当叮当戴铃铛……”听她说“小宝妮”,嘴说着,唱着,边从头上扯下几根柳枝给我编个柳帽,常逗得我咯咯欢笑,引来几只小鸟一起倾听,一起欢唱。院墙土爬着紫葡萄,行人路过时,总爱要几串,想给钱,奶奶不要,顺手拍拍人家车上的娃娃,把剥了皮的葡萄塞进小孩嘴里,用手摸摸的小齄蛋,逗着,笑着。爽朗的笑声在蓝天下脆脆地传播,也在我的心底深深地扎根。
2.(心理、神态描写)“不用,我自己来。”我说,然后悄悄挪到床角,偷偷地注视着母亲。然后,我慢慢地爬上床,看着母亲,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陌生感。这时母亲的目光停滞在我的脚上,我就像碰见了狼的兔子——七上八下更害怕,原来母亲看到了我冻裂的脚,然后轻轻地叹了一声,从母亲那深邃的眼眸中,我似乎懂得了什么。
钻进都暖和、舒服的被窝我却睡不着,母亲抱看我,冰冷的小脚触到她那温暖的身体,我赶紧把脚缩了回去。
3.(神态、动作描写)每月放假回家,父亲总躲避我,吃饭时,他只是机械地扒饭,连菜也不看一眼,那是我最难过的时刻。
到了初三,什么都没变,父亲还是躲避我,吃饭时。还是机械地扒饭,唯一变了的是,他见了我会多说一句话,钱够用吗?我只懂得机械地点头,希望他能多问一句,或许我也就有勇气说出借钱的事,可是他没有,我很失望,他最终没有说出那句话,那是我最愤懑的时刻。
最有希望成功的人,并未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遇,全力以赴百折不挠的人。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家,一生取得了1000多个专利,在他尝试发明蓄电池的过程中,经历了2.5万次失败。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发现了2.5万种不能工作的蓄电池。”这就是态度,乐观、激情、永远孜孜不倦,即使面对大量让人厌倦乏味的工作,即使遇到无数次的挫折,也一如既往朝着理想前进,毫不松懈。
10.快乐是从艰苦中来的。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一。一个快乐来让你享受。 (谢觉哉)
11.如果把人生比作浩瀚的蓝天,笑声就是蓝天上的缕缕白云;如果把人生比作茵茵的绿树,笑声就是绿树上的朵朵红花;如果把人生比作美丽的小河,笑声就是小河上的片片白帆。 (晓君《笑对人生》)
1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多贝尔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把一些软糖分给一群幼儿,并嘱咐他们,等他回来才可以吃这些糖。但是,寂寞的孩子们终于熬不住了,大多数吃了那些糖。多年以后,心理学家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二事无成,而日后创造二-番辉煌业绩的全是当年愿意等待的孩子们。
13.在对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一次专访中。有人问李谷一的养颜秘方,她笑了笑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独特的方法,只不过在每天起床时,我总是对自己说:?今天有两种心情可以选择,一种坏心情,一种好心情。?于是我选择了好心情,把笑容挂在脸上。”
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罗大佑《童年》
3.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入善辩。 ——培根
4.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2.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付出代价必须得到报酬这种想法本身就是J种侮辱。美德不是装饰品,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 ——纪德
“作文作文作的头疼”,每次作文课,许多同学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不知所云,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原因之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真的没有东西可写吗?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在议论文中“摆事实”是为“讲道理”服务的,要写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来,我们就先学会摆出“事实”,因此,我们得积累写作素材,让“事实说话”。
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教材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么我们为什么坐拥宝库而不去开发利用呢?学习写作时可用如下方法。
1.准确地引用诗句。引用古诗文说理且说理透彻是湖南考生《远近焦距》的一大亮点。开篇引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点题又增势并引发悬念;接着文章从大到小进行论述。一句“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对人的价值观进行解说,得出眼界开阔又由人看事物的距离决定,这是大;紧接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一富有哲理性的话语,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论述,并且很巧妙地与上面的禅语进行了呼应,这是中;然后用现实生活之例让文章贴近了生活,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明白生活之美好,这是小。引用的诗句达八句以上,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天津考生《留给明天(四)》引用李白﹑杜甫﹑柳永的诗句,引发对“我将要怎样的人生”的思考。 2.巧妙地化用材料。“化用”可以使材料成为行文的组成部分,自然而不着痕迹。使文章有文采,并显出作者的文学素养。如安徽考生《月亮的正面和反面》:“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想起了父亲临终之嘱;仲尼厄而作《春秋》,你想起了雄才多磨难;左丘失明而有《国语》,又想起了百炼方钢;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你想起了花香从苦寒;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孤愤》,你想起了英志还未竟。”此段化用《报任安书》,贴切自然,评析司马迁,富有深度。福建考生《圆形与星形》:“在这里,他与朋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以小舟夜泊绝壁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毫无顾忌的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他以樽中美酒酹江上明月,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慨人生如梦??”化用《赤壁赋》﹑《石钟山记》﹑《念奴娇·赤壁怀古》,浑然天成。
3.课外延伸教材。以教材为本,课外延伸。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学习《指南录(后序)》的时候,我们可以关注文天祥的点滴信息,由课本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我们又将积累很多素材,因为他们的经历精神思想同样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如全国乙卷《位置和价值》,文章选取了苏轼人生的两个点:1被贬黄州,2修筑苏堤。这两个事例恰恰发生在两个“位置”:黄州赤壁、杭州西湖,这两个事例恰好又是苏轼的两个重要人生阶段,苏轼在这两个阶段处于不同人生位置:低谷、中间。在这两个“位置”上苏轼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创造了不朽的价值:在黄州成就文学顶风,在杭州修筑千古苏堤。正因为能对苏轼的全方面的了解,才能将这些素材为我所用。
信息化时代笼罩下的我们,自然会涉猎各种新闻,大到国事家事天下事,小到我们身边的琐事,做生活的有心人,你的作文素材就会很多。2008年虽然过去了,但很多事情都会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雪灾、地震、奥运让中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经受住了 1
考验,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骄傲的同时,也有一些让我们痛恨和反思的事,如“三鹿奶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09年,国庆60周年,让我们因中国强大而激动不已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90后”的一代。长江大学大学生手拉手结人梯救人献身的事例又会重新引发我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积累储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确实有助于写出好文章,但有一缸米却不知倒到哪口锅里,素材积累再多也没用,这就要求会对素材进行加工整理。
大多材料都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需要反复玩味。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气息,怎能与孤独的海子同悲同喜?如果不同史铁生一起“生活”在《我的地坛》,又怎能把“出入人生”感悟得彻底?如果对《逍遥游》心存难以消弥的隔阂,又怎能与庄子一起逍遥在蝴蝶翩翩的文学世界中呢?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可以思考:这素材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操?这种思想、情操是否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典型性呢?我们需要的是有目的、有思考、有系统的内化或积累。我们占有材料,提炼主题,还要根据主题分门归类。有的一个材料可适用多个话题,如李密的《陈情表》可适用“双赢的智慧”(05年山东卷)、“一枝一叶世界”(05年浙江卷),《赤壁赋》可适用“乐观”“挫折”“包容”“和谐”“自然”等话题,司马迁的素材可适用“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转折”、“心灵的选择”、“自我认识与别人的期待”、“变通”、“挑战”等话题;有的多种素材同适用一个线年全国乙卷,《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作者用王勃、李白、司马迁的素材说明他们面对挫折,并没有放大痛苦的观点。
占有大量素材,却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们还要根据作文话题内容进行横向联想,搜索自己素材库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如重庆考生《在自然中生活》,作者联想到了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索罗在小木屋自由生活的情景,谢安徜徉湖光山色的情形,内容丰富,观点更有说服力。
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写作。几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
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更是表达出了她的坚强、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而这一切都该归功于她对生活的认识。
当把失明仅仅当作一项压力的时候,她痛苦惆怅,所以她不能真正面对生活;当她把压力化作动力的时候,生活就选择了她
猎狗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他却是为了性命!”
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17只,其中有一只生活在秘鲁的国家动物园。
为保护这只虎,秘鲁人从大自然里单独圈出1500英亩的山地修了虎园,让它自由生活。参观过虎园的人都说,这儿真是虎的天堂,里面有山有水,山上花木葱茏,山下溪水潺潺,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供老虎享用。奇怪的是,没有人见这只老虎捕捉过猎物(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也没见它威风凛凛从山上冲下来。它常躺在装有空调的虎房,吃了睡,睡了吃。
一天,一位来此参观的市民说,它怎么能不懒洋洋?虎是林中之王,你们放一群只吃草的小动物,能提起它的兴趣吗?这么大的虎园,不弄几只狼来,至少也得放几条豺狗吧?虎园领导听他说得有理,就捉了三只豹子投进虎园
这一招果然灵验,自从三只豹子进了虎园,美洲虎不再整天吃吃睡睡,而日渐精神抖擞起来,天敌竟可以激起生物生活的信心!
“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饿死。”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它们吃掉。”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
以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主。
一直奋战在新东方教学的第一线上,我深深感受到所有渴望提高英语能力的同学们,以及渴望通过(四六级、考研、雅思、TOEFL iBT、GRE、GMAT)的考生们的不易,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于我们中国考生来说,我们最害怕就是任何等级的英文考试的作文部分。
那么我们为什么害怕英文写作考试呢?为什么有些同学即便背了1-2万单词后仍然是写不出漂亮的文章呢?为什么很多同学练好了发音,但是依然不能出口成章呢?找到了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大家就真正抓住了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关键。
说简单点,就两个字------面对一个话题,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钻石教父”用来支撑“竞争机制的论证,巴赫、的论证。上述这样的对应讲解就是要告诉大家,(论证素材+论据素材),99%的基础,其实就是你自己写作的前提,为什么?因为任何语言学习,或者说任何学习过程,都遵循了一个“输入---输出”的模式,没有输入,永远不可能输出,没有好的输入,永远不可能有好的输出。因此,语言学习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听永远不会说,不读永远不会写”,这里的“听”和“读”就是输入环节,“说”和“写”就是输出环节,我们只有输入了好的英文素材,就一定能在需要的地方输出他们。
为此,继出版《GRE作文大讲堂-方法、素材、题目剖析》之后,我又耗时两年编著完成了《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这一系列英文写作工具书,简称《写作素材大全》,包
这套书的的出版,我想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了大家的“英语输出问题”---当你想要用笔或者用嘴论述某一个你可能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用地道漂亮的英文去表达的一个题目的时候,立刻按照话题类别索引查阅相应考试的《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你能立刻查到若干用地道的英文组织起来的一个一个的该话题的段落,这些段落全部引自国外顶级的期刊、报刊、书籍、网站,例如:《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科学》、《大英百科全书》、维基(Wiki)英文百科全书、《微软百科全书》等权威刊物。这样既解决了“无话可说”的问题,更解决了“英文表达”的问题,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的输入,你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论证能力,最重要的是用地道的英文进行论证某一个话题的能力,因此,这样一套书,会充分的提高你的写作能力以及口语能力这两大“输出能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套《素材大全》所包含的五大类考试,尽管都是《英文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的考试,针对性的去编纂完成各个考试的备考写作所必需的。
对于大家最怕的GRE作文考试之ISSU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大全》,全面覆盖到GRE ISSUE写作的全部20
考生一旦人手一本这样的GRE写作论证论据素材工具书,第一,在论述每一个复杂的GRE Issue命题的时候,方能够游刃有余,言之有物,关键是有话可说而且写的有理有据。第二,本书一共20大类话题,完全覆盖GRE Issue话题库,与此同时,每一个大类下面又下辖属于该类,但各有侧重方向的段落。例如,科技类话题下,有“论证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论证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人类如何利用科技这把双刃剑”、“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等等英文论证以及论据素材段落,从而又能够完全覆盖GRE写作的科技类话题整个的知识范围以及命题范围,同时给每一个这样的主题段
落一个绝对严谨、地道、直接可用的英文段落。而且每一个英文素材段落都是以“标题”、“段落中文大意”、“英文段落”三部分构成,这样又能保证大家一目了然的知晓该段落的论述内容和论述功能,在哪个话题或者主题中可以用上。
在此,举例说明大家会在书的正文所看到的内容,我们拿大家最害怕的GRE话题之艺术类话题举例,如下所示:
段落大意: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唤醒人们、提升人们,它能够反映社会价值。
如上所例,本书对于GRE ISSUE写作的全部20大类话题给出了近千个这样的论证素材段落以及论据素材段落,相信这本书以及这套书的价值就是去提高以及扩展大家过去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的内容量以及信息量,真正做到能够“言之有物”。
全面性:全面补充GRE写作Issue部分所涉及到的所有话题的英文论证素材以及英
文化性:书中所有的论证以及论据素材段落都是从辨证的角度去补充大量的权威的论
权威性:汇集世界顶级外文期刊、报纸、书籍、内容,例如:《经济学家》、《时代周刊》、《维基(Wiki)
最后,感谢你们在课堂上给我的很多启发,。我收获很多。同时,在此,不揣冒昧,摘取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以戒学子:
1.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审题是写作文的第一步,这决定了作文是否立意切题。全面地理解分析好材料,才能准确提炼出观点。在立意审题时,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一,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结果往上推求出原因所在,然后从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总论点;二,事物普遍联系着,分析出材料中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分析出的关系入手立论,阐明彼此之间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以及这种关系的重要性;三,分析材料的中心问题,抓取问题的主要矛盾,从而立论;四,准确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判断评价材料的是与非,从而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是在给出单则材料时审题立意的方法。假若是多则材料,就要分析材料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或进行正反、同异的辨析,从而确定观点。总之,要根据话题材料来确立论点,要有的放矢,确立的论点要新颖,具有时代感。
2.加强学生行文结构的思维训练。梁启超曾说:“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如果不把要阐明的观点先构思安排好,不把文章谋篇布局好,那么是不会写好文章的。不少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说理时,条理不清,逻辑不强,不能合理安排整个文章的结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安排条理清晰的结构。议论文的主要结构形式有: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列述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问句式结构;分条陈列式结构;板块连缀式结构;列举评价式结构;景情阶进式结构等。对于这些结构模式,教师可选择合适的话题针对性的讲解或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写作时可借鉴参考这些结构模式,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主题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在平日练习中,也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结构模式进行写作。教师还要强调学生在提笔写之前,要养成列提纲的习惯,将说理的内容层次化、条理化,使学生在行文时有章可循,思维清晰。
3.培养学生分析说理的能力。议论文写作,有新颖翔实的材料固然重要,但是只是单纯罗列材料、摆出事实的作文不是议论文。“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议论文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事物要有认识和辨析能力,这样才能增加论证的深度。在提出观点后,要通过分析论据,方能把论点和论句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揭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教授要具体指导以下方法:假设分析法,就是对所列举的素材通过假设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法,就是将事例进行异同或正反比较,透过现象揭露本质,从而得出结论;因果分析法,在摆出论据后进行因果推导而得出结论;引用分析法,结合名人名句、诗词等进一步阐发和分析论据;类比分析法,通过对类比物相似点的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可以单独训练某种方法,也可让学生在习作时综合运用。在分析说理时,要结合具体的事实和观点,恰当地运用分析说理的方法,文章才具说服力。
教材里的素材多被指为老素材,指他们都是一些古老而显得过时的人、事、箴言、警句等,写作中运用他们,容易老生常谈,被旧论及旧思维牵着走,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第一时间想到并运用他们。但是,运用时不妨独辟蹊径,推陈出新,运用发散思维,多方推敲,引导学生总结出多种立意角度,对比筛选,选出有新意的写作角度,那么,教材中的老素材也可以焕发出“年轻”的气息。
教材中涉及人物的篇章比较多,阅读时,指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从哪些方面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再做对比分析,看看哪一个更容易出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文时可从以下方面运用:蔺相如回避廉颇,选择宽容比选择反击更显出一个人力量的强大;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团结就是力量,要注意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廉颇负荆请罪,有错就改是人的美德;选拔人才不能排资论辈,人才莫问出处;蔺相如完璧归赵,终显英雄本色;等等。可以比较这五个角度,选其中之一,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高中教材中,有不少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等,他们有很多值得后人景仰、学习的地方,对他们的学习理解,很容易陷进繁杂浩瀚的海洋中。其实,可以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素材分类整理归纳,比如,理想志向、恒心毅力、胸怀豁达、博爱情怀、仁义英勇、人格独立等,再从每一类中找出各种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件,挖掘其中的细节,确定它们的使用范畴。
分类归纳之后,可以利用写读后感的机会,通过赏析评价的方法,要求学生对包含某一特定素材的课文抒发自己的感想,说说自己的体会。写作之前,教师要明确写作的方向,把关注点定在对人物或是事件的讨论上,要求学生写出细节;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他们的理解加以疏导、归类。这样的赏析,只要求学生把心中所想所悟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不但写出了对教材中素材的理解,同时又加深了对教材中素材的印象。
前 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语文的学习中,素材是文学素养提升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高中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不少同学在考试中经常会感到写作力不从心,无从下笔,不得不“凑字数”。这种消极的写作对语文学习带来了较大的伤害。
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中,素材的累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同时,素材的累积也是同学们在高中阶段提升个人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气质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积累大量的素材,不仅有利于丰富自身的学识,解放思维桎梏,同时还会增加生活阅历,提高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素材的累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素材的收集和记录,形成自我独有的文学资源宝库,夯实“量变”基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会思考,向乐于思考,再到善于思考转变,增强在学习中的思考分析能力,从而激发灵感的火花,促进语文创作力的“质变”。
遍览高考的优秀作文,无一不凝结着作者宝贵的文学心血。虽然这些作文文字不多,但对高中生来说可算是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更是体现着作者的自信与底蕴。同时,这些作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不花哨,举例和用典恰到好处,让阅卷老师生出“舒服”的阅读感觉,从而在高考的阅卷和评分中占尽先机。可见,通过积累素材,还可以增强对素材使用的选择范围和时机,提高考试中作文的写作速度和准确性。
笔者通过观察和与老师的交流,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对高中生语文学习中素材累积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适合当前高中生的素材累计方式。
在高中语文写作中,议论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不少同学觉得议论文举例论证比较难,不知道举什么样的例子,也不知道通过例子如何引申出论点。对此,我们可以借助当前“爆炸”的时事信息来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累积。网络、手机、广播甚至街边的广告都可以成为素材累积的渠道和来源。海量的信息资源为同学们素材的累积提供了捷径。在累积中,我们不能仅凭兴趣爱好去看,而是应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建立起考试时可以应用的举例论证能力,提高对素材的使用经验。
在我国古典文学体系中,支撑书籍文学层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典故”的使用。因此,我们在学习和阅读语文课本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通过语文教材区了解和记忆这些典故背后的故事。通过记忆故事的过程来提高对典故所涵盖的诗词歌赋的记忆。这样让我们在日后的写作中,可以根据作文题目进行历史典故的筛选。而且,随着这些历史故事素材的累积,还可以让我们不断触类旁通,增强对于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理解。从而建立起强大的综合论证思维体系,在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等不同问题之间自由切换,做到游刃有余。
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对其它的文学考点,可以通过考前的突击学习进行提高,但是在语文写作考试中,依然是通过平时的积累来体现写作功力。因此,高中时代素材累积的确会提高语文写作创作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在考试中展现出素材累积的效果。我们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如果一星期能记忆一个素材,坚持两年就会在写作迸发出着显著的效果。所以,天道酬勤,素材的累积还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下功夫。素材累积的渠道可以用练笔、剪报等传统方式,也可以通过电子书、电脑等现代学习工具去学习。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竖立累积目标,并进行自我监督,最终提高语文素材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语文写作困难的同学,做好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从当前做起,从基础学起,从素材累积学起。在课本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学习后,逐渐加强对平时生活中素材的思考和记忆,树立学习素材的决心。让语文写作能力在丰富的素材推动下稳步提高。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有打下深厚的素材基础,才能真正提高写作创作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把语文课程简单的等同于语文教材,教语文就是教教材,教课文就是教阅读能力,抱着教材打滚,不敢越雷池一步。新课标理念认为,教育本质是育人,语文课程也应是以培养和服务人为中心的,因而教材和现实生活都应是我们值得重视的教学资源。教语文课程不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对教材深度开发,发现有语文教学和做人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并运用素材,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
语文课本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中选用的古代说理散文均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这些优秀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散文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表现的是一种情怀,传达的是一种美德。中国古代散文大多用理性思维来传达文人贤士济世忠告,表达古人们的襟怀和睿智。这些优秀的篇章以它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责任心成为民族心灵的给养。“孟子散文说理形象,辩论有力;荀子散文逻辑性强;贾谊散文说服力强;韩愈散文风格多样”。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我们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为了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打破写作瓶颈,提升写作能力,本文将从丰富精神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灵活化用语言等方面入手,挖掘课本中的写作素材,构建议论性散文读写教学的新体系,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在写作教学中积极探索读写共进的方式。
学生作文大多存在着缺少对生活的深入剖析,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达,缺失个性化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观点赢博体育,作文假话、空话、套话连篇,内容苍白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学生漠视周边事物,缺少独特的发现,对生活缺乏内心的体验,写作时并不是“灵魂在场”(钱理群语)。
课本中有大量的熟悉的、新鲜的事例学生却不会运用,甚至不敢运用,因为他们不会进行素材整合,掌控能力不够。下面以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为例,将课本中出现的作者、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从生平事迹、思想、主张、文化等方面进行多方面挖掘。这一做法有助于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解决了写作素材积累匮乏、事例单薄肤浅的问题。
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您敢于直言不讳,义正词严,批评统治者坑民害民的,对时事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可见您是聪明机智、豪爽直率和胆大泼辣的人,您更是爱民重民、肩负重任、无私无畏的政治家和论辩家。―― 孟子
一生坎坷,却抵挡不住你通达的智慧,几遭冷漠,却不改初衷。您学识渊博,卓尔不群,您长于论辩,文辞优美,说理透彻,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您的理论和学说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先辈,也在影响着我们,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后辈,您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富创造精神的唯物主义家。―― 荀子
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战事。你就是这样的智者,思想超前,当别人沉醉于升平气象时,惟你独醒。你慷慨陈词,痛哭流涕,却只能仰天长叹。你从遥远的长安来到了南蛮之地长沙,自己的尽职效忠,却换来这般被动的局面。你独自来到湘江边,屈原投江自沉的场景恍在眼前。一百年前,忠贞爱国的屈子受谗言流放,而今你遭陷贬长沙,境遇何其相似,百感交集间你的《吊屈原赋》便横空出世了,成于才学,失于才学。―― 贾谊。
课本的写作素材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积累和储备,如果我们将课本中的文本整理成自己丰富而充实的素材库,写作时能信手拈来,并会用借鉴的语言概括事例,并懂得举例后及时展开议论,那么选取恰当事例来论证就不会是太难的事情了。张志公认为“学语言、学文字,都有规律可循,弄清楚这些规律,有意识地,恰当地运用于语文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训练效率”。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作是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笔者的理解是写作应与阅读结合,写作应与课本阅读结合,以课本为写作素材,加强文段写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以上是笔者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的初步尝试与探索,希望能通过读写结合,通过对阅读文本的优秀段落的仿写、改写等方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文学素养积累,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
合理挖掘、整合和运用素材,就得让学生明白,材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体,同一素材可以在不同的话题中运用,材料不仅仅是“他”的,更是“我”的,在挖掘的素材中要帮助学生渗透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准确灵活地运用素材。教学相长的途径便是实践,下面是师生的共同实践:
孟子巧妙说理,让梁惠王接受“仁政“的主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已意识到对百姓教育的重要意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尊敬父母,敬爱兄长,引人向善,使人知廉耻、讲礼仪,这是多好的想法。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姓在物质上充足了,在精神上安宁了,无怨无愤,社会才会和谐而长治久安。
现代孝道需重建、家庭教育的盲区、需健全人格教育、学校与人才、教育方式、孝与悌等。
孟子关注天下苍生,关注物质生存的艰难,是真正地用心关爱百姓,更可贵的是他还意识到了对百姓教育的重要意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尊敬父母,敬爱兄长,引人向善,使人人知廉耻、讲礼仪,这样“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姓在物质上充足了,在精神上安宁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怨无愤,安居乐业,社会才会和谐而长治久安。孟子深情地畅想,他为百姓谋求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结合方能智慧明达,才能“知明行无过矣”。“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告诉我们学习知识是渐进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一个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这都离不开积累。荀子还认为做事应“用心一也”,“锲而不舍”是进学修德的有效方法。只有“善假于物”,学会思学结合,注重积累,坚持专心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
只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每时每刻你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收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荀子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渐进积累是一个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日久天长,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日积月累没有白费,不觉就已成为一位富有的人。尽管每个人的资质都有差异,但只要具有蚯蚓般“用心一”,克服螃蟹之“用心躁”,“善假于物”就有可能“致千里”、“绝江河”,每一步只要踏实坚持去走,就有机会“致千里”。只有这些都做好了你才能成为真正会学习、懂学习的人。
秦的强盛可谓占天时、地利和人和。周王室名存实亡可谓天时;秦占据险固之地,百姓安定,国力充沛可谓地利;秦国君臣固守,商君佐之,张仪、李斯为秦出谋划策,君臣关系和谐,可谓人和。秦的衰亡可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得天下,然而不实施仁政,才导致了“一夫作难七庙隳”的结局,大秦二世而亡,这是秦始皇万万没想到的,他的千秋帝业轰然倒塌。“不施仁义”是统治者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缺乏居安思危的心态的体现。
贾谊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样一句话高度总结了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霸业的毁灭,国人的辱骂,一切的一切都因为秦统治者的吗?这能怨他吗?从“南取百越”到“北筑长城”,从“废先王之道”到“收天下之兵”,他为的是什么?难道不是为了秦王朝的长治久安吗?难道不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吗?如果秦始皇不这样做,秦国就不可能强大;如果秦国不强大,那么百姓就会频遭战乱,日受流离失所之苦。虽然秦始皇的“履至尊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让天下人怨声载道。但我们设想,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天下,人民在战乱中苟且偷生,他们的怨声还会比这要小吗?我想,不会。秦始皇是爱自己的子民的,颁布法令,统一法律、货币、文字、度量衡等,筑长城,击匈奴,定百越、戍五岭,这一切到底是功还是过?不能不让人深思。
没有鲜活的素材,即使你拥有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靓丽的语言,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金素材,好作文”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考场作文时,考生往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素材有限,加上时间紧,平庸的或文不对题的素材就这样被匆忙写进了作文。缺乏鲜活素材支撑的作文,必定内容空洞、语言苍白,自然也得不到高分。
我们可以从自己熟悉的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从家国天下、立志立业、求师求学、道德品行、生活哲理、评诗论文、情感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收集,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
作文教学需要具体而微地教会学生对写作术语的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更需要扎实地教会学生连词成句、缀句成段、组段成篇。作文作为表达情感和呈现思维的手段,需要精雕细刻,课本素材的挖掘也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认真地揣摩,需要师生发挥独特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在写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维阶梯。
通过写作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使用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其语言应用能力。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要使学生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语文写作素材,开拓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是学生灵感的源泉。但是,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他们都处于框架式的学习圈中,对现实生活缺乏情感体验,写作素材匮乏,导致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内容空洞、情感单一,“假、大、空”现象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对身边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件场景要有意识地记录下来,每周举行一次交流会,让学生们对上下学遇到的一些新鲜见闻、近期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比如2016年中医研究院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里约奥运会等都可以作为语文写作的素材。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良好习惯。这种素材积累的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之中的乐趣,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有利。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宽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路,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中学阶段,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日常的交流沟通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知识储备还比较贫乏,语言比较枯燥,写作时文章内容十分平淡,在缺乏情感的同时,表达不流畅、措辞不合适的情况十分常见。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许多写作素材,同时丰富他们的语言形式,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优美、生动鲜明。基于此,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工作,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在语文课堂之中要能够熟练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组织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教学活动,比如“每月读一本好书”等。教育部推荐了许多适合中学阶段青少年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老人与海》《家》等。教师可以列一个详细的书目,让学生们参照这一书目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章进行阅读,月底班会中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读书的感受,交换阅读读书笔记,并评选出感悟最深刻或者读书笔记记录最佳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此外,通过开展“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诗朗诵”“读书汇报交流会”“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勤于动笔,教师要鼓励学生圈点赏析书籍中一些经典的片段,要让他们养成深度、细度的良好习惯。学生还可以在书籍的空白之处记录下对文章的看法,遇到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还可以抄录下来,细细品读。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才能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名篇佳作,这都是广大教育研究人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的适合中学阶段学生阅读的文章,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一段细腻的场景、人物描写,一段精彩的句式、文段都可能会成为学生写作之中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深入挖掘语文教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文字的印象。通过经典文段赏析,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阅读、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深入地挖掘语文教材等多种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进行了讨论分析,仅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简单的参考。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