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子年到甲辰年,《中国民兵》杂志已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40载风雨沧桑,40载执着前行。杂志承载着无数荣光与期待、展现出诸多接续与奋进,油墨清香记录着历史前行的脚步,激扬文字定格下岁月变换的年轮。
40年来,我们怎能忘记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关怀关爱、殷殷嘱托,一幕幕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心中充满温暖和感动。
40年来,我们怎能忘记军委机关给予的坚强领导、具体指导,一次次“帮带”让前行的步伐坚实有力,备受激励、备受鼓舞。
40年来,我们怎能忘记基层官兵和广大读者的相随相伴、倾心倾情,一篇篇文章承载着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交融。
40年来,我们怎能忘记创刊办刊的艰辛探索、担当作为,一代代杂志人接棒接续、奋力奋进,铸就和传承着“忠实、团结、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杂志先后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等殊荣。
笔底风云四十载,激扬文字一纸书。回首拾零,凝望14600多个日日夜夜、翻看480多期时代印记鲜明的杂志,如一幅历史长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征途如虹、岁月如歌!
2015年12月25日,习主席在视察报社时强调:“新形势下办好报,必须坚持军报姓党。”《中国民兵》杂志作为军队报刊中的一员、作为军事指导类中央级期刊,姓党是始终坚守的政治灵魂,为党是必须担起的政治使命。
早在1984年10月杂志创刊之初,亲笔题写刊名,时任军委副主席、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致创刊词,时任军委副主席、和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贺词,当时就把《中国民兵》杂志定位为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的机关刊物,成为党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领域的“喉舌”、“耳目”。40年来,杂志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弘扬时代旋律、坚守党性原则,为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和不竭精神动力。
——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世界上没有抽象的、超脱的新闻媒体,各种新闻媒体总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表现其阶级性和政治性。《中国民兵》杂志在创刊词中开宗明义写道“遵循党的总目标总任务”、“一定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起了与党同心同德的价值取向、对党高度负责的政治品格、为党立言发声的使命担当。
“杂志创办之初,无专项经费保障,无发行网络,大家分头到大街上摆摊卖杂志、到基层送杂志……”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一辈“杂志人”毛文戎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感慨万千,“军媒党刊必须高举党的旗帜,当时杂志虽然不吃‘皇粮’,但‘听党话跟党走’是第一位的要求,而作为第一代‘杂志人’理应扛起这个责任、担起这个使命。”面对报刊市场激烈竞争形势带来的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老一辈“杂志人”没有迷失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而是自觉擦亮军媒姓党的政治底色,“既抓发行量,更讲忠诚度。”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民兵》杂志创刊40周年研讨会上,概括总结的6条优良传统首条就是“始终坚持党性之魂”,新老“杂志人”在交流中感同身受: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当年把杂志办了起来,让杂志走向了市场、摆上了书架;在发行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听令而行、依令而为,坚决停止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在转型转进中,编制压缩和人员调整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在敏感热点舆论问题上,主动对标对齐、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特别是随着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的逐步深入,杂志于2022年9月变更主管主办单位站上新的起点,在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领导指导下,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不移地当好党的“喉舌”,使鲜红的政治底色越擦越亮。
一路走来,虽有风有雨、但旗帜高扬,虽征途漫漫、但蹄疾步稳,党性坚定、初心如磐,事业如虹永向前。
——坚持奏响时代最强音。“《中国民兵》杂志作为我国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特殊的舆论力量,必须主动拿起和运用思想武器发挥好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杂志社负责深有感触地说,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人员如何调整,为党发声、为军正言的使命始终不变。一直以来,杂志始终坚持思想领先、强化阵地意识,在宣传党的理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党中央、决策指示上勇于举旗帜、打头阵、当先锋,努力让广大国动人和读者学到党的理论、听到党的声音。
每当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形成,每当党中央、召开重要会议和作出重大部署,杂志都第一时间出版专刊,推出专题,开设专栏;第一时间刊发理论文章,组织专家访谈,解读重要观点;第一时间开展研讨交流,进行答疑解惑,推开成果共享。几十年来,先后围绕思想政治建设、军事训练、民兵调整改革等推出30余期专刊特刊,邀请领导和专家刊发500余篇理论研究文章,开展理论竞赛竞答20余次,梳理汇编民兵教材教案50余本,使杂志真正成为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共享平台、研究国防动员建设发展的主要阵地。
近两年多来,杂志先后推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专刊和学习贯彻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等专题策划,邀请了36名军地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理论阐释、推出研究成果,编辑印发了《奋进在党的旗帜下》、《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等宣传成果,为加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坚持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主流媒体引导主流价值、传播主流声音,是党刊军媒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特别在文化多样、价值多元、利益诉求多变的多媒体时代,各种社会力量都试图通过新闻媒体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网上舆情有时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不时飘过污染人们思想和心灵的“雾霾”。这些年,《中国民兵》杂志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巩固拓展红色地带、控制转化灰色地带、遏制改造黑色地带,成为党的思想宣传阵地坚定的守望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生力军。
曾几何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军史、抹黑英雄模范形象,杂志积极加入正面引导和舆论斗争阵容,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不妄评妄议、坚决贯彻落实,对社会错误思潮不听之任之、主动出击,对篡改历史和污蔑英模言行勇于发声、主动亮剑。前些年,有人发文贬损“狼牙山五壮士”和战斗英雄邱少云、董存瑞等,丑化英雄形象和声誉,杂志及时刊发系列文章进行批驳、开展思想互助,旗帜鲜明引导社会舆论,产生了强大的舆论震慑力。
接刊以来,《中国民兵》杂志充分发挥“压舱石”、“刀尖子”作用,先后开设“国动之声”、“以史为鉴”、“将校论坛”、“法纪园地”、“品德修养”等栏目纠偏正向,该批驳的立即批驳、该反击的立即反击。今年,杂志又推出“谈事说理”栏目,以一事一议、一事共议的方式,连续发表《神圣国旗岂容亵渎》、《倡导未病先治之举》、《少些与打仗无关的爱好》等短评锐评,引发广泛热议、形成好的导向。同时,杂志还针对一段时间里社会上存在的“人民战争过时”和“民兵无用”等错误论调,展开批驳、搞好引导、树立导向,让真理的曙光照进官兵和民兵的心田。
2023年编印的《奋进在党的旗帜下》读本和2024年编印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读本
因战而生、为战而存,《中国民兵》杂志既是“国字头”、更是“军字号”,姓军为战的指向突出而鲜明。
记者走进杂志社图书室翻看杂志发现,不管是泛黄的纸张、还是油墨味尚存的页面,都能让人听到“鼓角争鸣”、看到“战火硝烟”。曾任总编辑的刘玉书讲道,“《中国民兵》杂志自诞生以来,就始终与国防后备力量向前迈进的脚步同频共振,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参战支前、重大演训和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应战应急行动。”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中,战旗插在哪里、号角吹向何方,《中国民兵》杂志的宣传就跟进在哪里、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聚焦斗争一线抓宣传。“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坚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仗打到哪里,舆论宣传就跟进到哪里。”《中国民兵》杂志筹备会上,筹备组成员与来自当时各大军区民兵刊物的负责人研讨杂志办刊方针和方向设想时,把弘扬优良传统、服务练兵备战作为主基调,把“讴歌民兵业绩”、“普及军事宣传”作为办刊主旨。创刊之初,边境战事未停,杂志坚定地把镜头对准边境参战支前的民兵,创刊号就刊发了组图《向英雄的边防部队、民兵致敬》,之后又开辟《边防民兵》专栏连续刊发反映参战支前民兵英勇事迹的消息通讯和连环画作品,立起了向战为战的鲜明导向。
40年间,无论是一线维权、还是边防维稳和边境管控等,杂志都能稳妥、准确、真实、理性地进行宣传,“活着的王成”韦昌进、“滚雷英雄”童培友、“海空卫士”王伟等一大批在战火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通过杂志的深入报道、跟踪报道使之成为人们心中永存的温暖记忆和引领时代风尚的精神坐标。
杂志宣扬了昔日边境作战中参战支前民兵的牺牲奉献,记录下了曾经边境排雷的险象环生,报道了数次一线维权斗争的惊心动魄……今年,杂志大篇幅报道了海南省军区某部参谋高海超铁心向党守海疆的过硬事迹,随后《报》、《中国国防报》也相继作出报道,赢博体育注册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应。
——聚焦重大任务抓宣传。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发生,顷刻之间,大地痉挛,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生死离别,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民兵》杂志随即调整宣传方案,及时抽调力量深入一线采访,并与参与救援行动的特约记者、省军区系统官兵和民兵主动沟通联系,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了大量来自救援一线的新闻素材,浓墨重彩地推出了“抗震救灾专刊”,连续刊登了《汶川抢险,七战七捷》、《汶川抗震救灾:民兵“六队”作用彰显》、《抗震救灾人武系统官兵风采录》、《民兵预备役官兵抗灾救灾精彩瞬间》等一大批稿件,全景式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一期“抗震救灾专刊”被“5·12”抗震救灾纪念馆收藏并展示。
和平年代,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激昂的强军实践旋律,是后备力量运用的主要方式。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2008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玉树发生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突发,去年和今年华北、黄淮、东北等地发生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每当灾难来临,都有广大国动人和民兵逆流而上抢险救援的身影,杂志用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记录下这一个个感人瞬间,成为后备力量执行重大任务的有力见证。
去年8月初,吉林省舒兰市出现强降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任该市人武部政委周昆训在执行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中带领民兵分队听令景从、冲锋在前,在乘坐车辆突遇洪流的生死关口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不幸牺牲。事发后,杂志社派出记者赶往一线、实地采访,撰写刊发了长篇通讯和社会反响侧记,使其“吾将吾身献吾党”、“上校扛上肩,责任大如山”、“为党尽责是一生的事业”等思想品质被广泛熟知和点赞。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为英勇牺牲的周昆训追授优秀员、“新时代最美国动人”,追记一等功,并作出深入开展向他学习的决定。
——聚焦援战准备抓宣传。赢博体育注册杂志作为指导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工作的军事类期刊,办出“军味”、“兵味”特别是“国动味”、“民兵味”既是要求、又是特色。这些年来,杂志始终把办刊重心放在助力强军、服务打赢上,及时反映国防动员备战生动实践,充分展现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发展成就。演训场上的炮火硝烟、群众性大练兵的奋勇拼搏、比武竞赛的争先恐后、民兵新质力量的惊艳亮相等,都化作铅字、定格成影像收录进杂志成为永恒。
记者查阅资料时有个真切体会,杂志每期报道战备训练的内容比重很大,像常态开设的“走向战场”、“应战应急”、“保障打赢”等栏目几乎每期都有稿件,先后有多篇反映训练工作的作品获得全国全军各类奖项,其中近百篇文章在全军民兵刊物评刊会上获奖。特别是近年来,杂志紧贴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围绕备战升级转进、民兵训练转型、新质力量建设等内容,推出国防动员系统扎实推进备战打仗综述、聚焦备战打仗优化民兵结构布局闻思录等系列有影响、有深度的报道,及时反映了民兵军事训练教学法示范月活动、民兵“武教头”精武强能等工作,让杂志字里行间充盈着“战火味”、“硝烟味”。
《中国民兵》杂志从一开始就把目光向基层聚焦、为读者服务,在创刊开篇词中就明确提出,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倾听广大读者的呼声”,让杂志“离基层近些再近些”,“努力把刊物办成广大官兵、人武干部、预备役人员和广大复员、的工作顾问、学习顾问、思想顾问、生活顾问。”
40年来,《中国民兵》杂志始终坚持服务基层的根本宗旨,面向部队、面向国防动员战线、面向官兵和民兵,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解基层之所难,做基层的好参谋、当官兵的知心人,以“管用、好用、实用”赢得了认可、赢得了官兵。
——聚焦基层促工作建设。“‘八一’这天,大雨倾盆。2700名民兵排成27个整齐的方队,踏着五六公分深的积水,雄赳赳、气昂昂地依次走过检阅台。冒雨观看的群众达3万多人……”打开早期的一本杂志,题为《深圳特区民兵工作见闻》的文章生动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特区民兵建设的风貌,数篇类似反映民兵工作、训练和生活的稿件深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离群众越近、离基层越近,新闻就越有感染力鼓动力。从最早刊发的《一支新崛起的后备部队——采访预备役某师散记》到近期登出的《掐掉“虚花”结“实果”——聚力为基层减负释压闻思录》,记者粗略统计显示,在杂志前后发展的40年里采写刊发反映基层建设成效的通讯类稿件就达3000余篇,宣传重心向基层倾斜、报道重点向官兵和民兵聚焦的特点十分鲜明,有力促进和引领了基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
基调不变,导向如一。40年来,482期《中国民兵》杂志始终大力唱响国防动员主旋律,把宣传视角向基层聚焦、向官兵聚光、向一线聚力、向实践聚势,从血与火的生死战场到硝烟弥漫的火热练兵场、从莽莽荒原到巍巍高山都留下了探索的脚步、思考的记录。去年9月,军委国防动员部在江西省组织了省军区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集训,百余名将校军官齐聚一堂谋基层建设之事、议基层治理之策、聚基层发展之力,吹响了国防动员系统大抓基层的号角。《中国民兵》杂志紧跟军委国防动员部党委步伐及时开设专题专栏,接续推出军委国防动员部加强省军区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闻思录、国防动员系统锻造过硬基层的探索与实践和持续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纪实等多篇综述,之后又相继采写了国防动员系统各级推动基层建设转型跃升的纪实通讯,为做好基层治理规范化建设集训“下篇文章”总结推广了经验、打造形成了示范效应。
——面向基层当参谋助手。为了基层、为了官兵,是办刊的宗旨和方向,任何时候都不能疏离基层、疏远官兵。《中国民兵》杂志创刊以来,始终注重加强与基层官兵和广大民兵的联系互动,及时回应关注关切、深入解答期许期盼,成为了省军区系统基层了解政策、解答疑问的平台载体和推动工作的重要“参谋助手”。
“关心民兵工作的倪士忠:看了您的信,您弟弟那一身蓬勃朝气和爱国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中国民兵》杂志让我同您一起帮他解解难,我就欣然接受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兵》杂志即开通“谢顾问答读者”专栏,为当时广大人武干部、民兵、复退军人、预备役人员以及其他读者热情解答在思想、工作、学习、生产、生活、家庭、婚姻、爱情等方面的疑难问题,立起了为官兵解难、当读者助手的鲜明导向。
时序轮转,初心永固。40年的办刊实践,《中国民兵》杂志通过“谢顾问答读者”、“民兵与法律”、“权威解读”、“好课共享”、“编读往来”等栏目及时为官兵和读者解读政策法规、回复困惑疑问、提供工作借鉴、推广先进经验,构建起了上通下达的“高速路”、期刊与基层的“连心桥”。
今年杂志推出的“我与《中国民兵》”专栏中,众多读者来信讲述了自己与杂志相随相伴、共同进步的故事。山东省济宁市的张印东来信写到,“通过《中国民兵》杂志这个‘不见面的指导员’,了解了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了国防知识、掌握了工作方法。”无独有偶,广东省茂名市某人武部副部长阎英把杂志刊发的工作通讯和研究文章等作为自己开展民兵工作的参考借鉴,称杂志为“老武装”的“教参”;从教师岗位“跨界”成为人武部职工的湖南省新化县刘杏梅则在“党管武装”、“基层建设”等栏目中学到了经验、熟悉了工作,称杂志为“新武装”的“灯塔”……
——贴近基层展官兵风采。“东方刚刚露出几缕晨曦,路灯还没闭上困倦的亮眼,这里就传出了一阵阵洪亮清脆的口号声,一对对青年男女踏着节拍前进在绿树掩映的大路上……这是以改革著称于全国的辽宁省朝阳市重型机器厂的青年民兵每日新生活的开始。”这篇由记者通过目击式采访的获奖通讯《这里的民兵活动有“磁性”》,虽过去了30多年至今读来仍清风扑面,让人眼前一亮。朴实的话语、生动的描写,一直都是《中国民兵》杂志始终秉持并坚守的文风线年来,杂志始终坚持写兵室操场的事,说官兵明白的话,讲暖人走心的理,在接地气中长底气、生灵气,通过贴近基层更好展示官兵新风新貌,让每篇图文“沾露水”、“冒热气”。
“现在的山坪村令人羡慕,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40%的贫困村……是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穷窝窝’。”去年杂志刊登了《“穷窝窝”绘出美丽新画卷》、《“山咔咔”走上产业致富路》组稿,场景式展现了贫困山村的喜人变化和广大官兵及民兵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形象。不止于此,《数字背后的国防考量》以及《退役不褪色》、《能文又善武》、《人美心更美》等一批贴近基层的稿件相继刊出,新时代广大国动人和民兵的奋进姿态跃然纸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先进典型引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历来是我党我军重要的工作方法。
一直以来,《中国民兵》杂志始终把宣传典型、推广经验作为引导舆论和价值导向的重要手段,占领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大力营造了见贤思齐、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让无数英模人物成为众人追捧的“星”、让成功探索实践成为大家借鉴的“样”。
——紧跟全党全军部署宣扬重大典型和英模人物,设专栏、开专题,做专访、搞策划,通过深度挖掘采访、持续跟进报道,让“英雄气”洋溢在字里行间。人们记住了这样一个个名字:从战火中走来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和黄宗德、首届“八一勋章”获得者韦昌进、“模范民兵哨长”骆科邦……在不同岗位战位哨位涌现的“人民楷模”王继才、“时代楷模”张连印、“新时代最美国动人”周昆训……
——紧跟国防动员系统特点挖掘宣传身边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深入挖掘、集中采写、系列报道等方法,跟进报道老典型、总结宣扬新典型,先后推出了“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陈刚果和高海超、优秀退休干部李业平和角斜“红旗民兵团”、红船民兵先锋连、刘胡兰英雄民兵班等,把“闪光点”记录进一本本杂志。
——紧跟形势发展探索推广有益经验做法,采取逐级推荐、实地考察,军地合力、上下联动等方式,先后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前些年宣传的国防教育“六进”做法、推进非公企业民兵编建举措、民兵遂行应战应急行动等,为各级探索了路子、提供了样板;这几年宣传的“四个不能辜负”专题教育、“临沭征兵”、“武常委”履职讲评等经验做法,为各级理清了思路、立起了标准。
——紧跟建设和工作需要积极搭建正向激励的宣传平台,对国防动员系统各级开展的评先评优和表彰表扬等活动,通过述评、综述、侧记、闻思录等形式开展跟进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对军委国防动员部开展的“最美国动人”评选、“学英模、尽职责、建新功”事迹报告会及省军区系统组织的“沪动先锋”、“感动我们的先锋”发布典礼等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大篇幅、实景式集中反映,为各级开展互学互鉴提供了平台。
自去年起,中国民兵杂志社组织开展“探寻红色地标•感悟精神伟力”记者实地采访活动,并配合活动在杂志开设“探寻红色地标”专栏,记者跨越15个省(市)、踏访46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场馆,以融合报道方式追寻人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引导各级各类人员从中获取强大精神力量,更好鼓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血火里诞生,风雨中长成,战歌中走来中国民兵……”金秋时节,置身火热练兵场,无论是拉练途中、还是训练间隙,总能听到这首旋律激昂、豪迈铿锵的《中国民兵之歌》。
一首老歌因何经久不衰,让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民兵情发一心?这首传唱近27年之久的《中国民兵之歌》,是杂志社历时一年多时间,从全国各地应征的1000多首歌曲中“海选”出来的。如今,《中国民兵之歌》早已成为民兵集合点验时的“集结号”、遂行应急任务中的“动员令”。而这,只是《中国民兵》杂志发挥军事指导类中央级期刊窗口和平台作用、开展教育“释能”活动的一个缩影。
举办刊授教育现场会、组织后备力量主题征文、开展年度新闻人物评选……追寻《中国民兵》杂志的光辉足迹不难发现,杂志牢牢把握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宣传工作特点规律,在提高办刊质量的同时,积极抓好刊授教育、关心支持国防建设新闻人物评选等工作,进一步拓展了杂志的功能作用。
“如何教育民兵认识‘商场’与‘战场’的内在关系”、“如何引导民兵看待奉献与索取的逻辑联系”……面对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一个个影响民兵队伍建设的深层次问题,1986年10月,中国民兵杂志社首次在江西省清江县(现樟树市)组织召开全国民兵刊授教育现场会,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了该县利用《中国民兵》杂志进行刊授教育的经验做法,思路在交流中清晰、共识在讨论中形成、难题在碰撞中解答。一代代“杂志人”面对世情国情以及民兵建设形势任务的深刻变化,持续寻求学刊用刊的“最优解”,先后十余次在全国各地召开刊授教育研讨会,正是在一次次会议活动、一场场交流研讨中,杂志的品牌越擦越亮。
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更是期刊的灵魂。创刊40年来,中国民兵杂志社先后组织了“雷锋精神在人武战线”征文、“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闻人物”评选等活动,并用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及时予以反映,使党的舆论主阵地始终高歌咏唱。
“本刊和报联合举办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位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在广大人武干部、民兵和军内外读者的热情支持下,胜利揭晓……”翻阅1988年第10期《中国民兵》杂志,一则简讯瞬间吸引了记者的兴趣。此项活动共举办了27届,先后有300多名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党委获此殊荣。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杂志社相继开展了多项有分量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8年9月,杂志社牵头组织的大型电视文艺晚会“我们的后备军在前进”在北京成功上演;2013年10月,杂志社和报社在广东省深圳市联合召开特约记者会议……
回望杂志40载,一句句肯定、一声声喝彩、一次次点赞,见证了《中国民兵》杂志推动民兵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努力和作为,也坚定了杂志社打造一流军事指导类中央级期刊的底气和信心。
“言论《用好反侵略战争的活教材》、专栏‘致富山海经’和1997年第11期封面设计获得了一等奖。”《中国民兵》杂志1999年第10期刊登的一则信息让人欣喜。彼时,第七届全军民兵刊物评选会议上,《中国民兵》杂志10件作品获奖。荣誉接续、薪火相传,创刊40年来,杂志先后在军地多个评选奖项中斩获荣誉无数。
回望杂志40载,《中国民兵》杂志通过开展活动、搭建平台,扩大了影响、提高了声誉,让人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知晓到喜欢,杂志在中国期刊百花园里持久艳丽芬芳。
自创刊以来,中国民兵杂志社持续盘活人才存量,重视抓好“三支队伍”建设,编辑队伍不断优化、搭配合理,作者队伍逐步壮大、形成梯次,专家队伍积极拓展、涵盖各方,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新闻人才队伍正成为杂志创新发展的坚实力量。
——持续优化编辑队伍。今年以来,人们走进中国民兵杂志社迎面便能看到“两星三好”4个格外显眼的大字。荣誉墙前,杂志社每季度都会组织一次简朴而庄重的荣誉激励活动。近期,该活动又如期在“两星三好”展板前举行。热烈的掌声中,见习编辑卢祖东脸上洋溢着自豪。跟班学习以来,他业务学习进步快、稿件编辑质量优,被评为第三季度“学习之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杂志创刊到划归军委国防动员部主管主办,一代代“杂志人”用“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和“始终在战位”的姿态,记录着时代风雷的每一声呼啸、历史脉搏的每一次跳动,书写着“杂志人”的忠诚与奉献。蹲点调研磨炼脚力、理论学习开拓眼力、业务培训提升脑力、抓好原创增强笔力……40年来,杂志社编辑队伍用镜头记录训练一线,用笔墨抒写感人故事,用足迹丈量强军征程,从强化民兵工作“三落实”到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机制改革,从见证百万大裁军走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到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转型发展,书写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一次次脱胎换骨、一次次凤凰涅槃。多年来,无论是直面生死的一线战场,还是遂行抗洪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杂志记者始终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近年来,杂志社不断完善采编人员选拔、培养、评价、任用机制,采取结对帮带、专题培训、任务历练等形式,提升纸媒编辑的业务素养,注重用重头“战役”练兵,在打造一流队伍中实现人才与事业“双向奔赴”。
——着力建强通讯员队伍。广大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工作生活在火热的一线,撰写的一篇篇新闻作品是部队建设发展的“晴雨表”。一直以来,杂志社注重建好用好各省军区(警备区)记者站,实现了省军区有专人、军分区有骨干、人武部和干休所有通讯员。
“如何写出有质量的新闻稿件?”“好的作品都有哪些特征?”……金秋十月,在《中国民兵》杂志创刊40周年研讨会期间,杂志社为参会人员送上了一道提高采编技巧的“业务大餐”。通过业务培训、交流研讨等形式搭建起信息共享、业务交流提升的平台,有效提升了通讯员队伍的新闻宣传能力。
同样是在金秋时节,2014年10月,杂志社联合报社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特约记者工作会。“高度重视媒体特约记者、通讯员队伍的帮带培养,及时解决了人才后继乏力的问题。”回忆过往,杂志社原总编辑刘玉书感慨地说。
构建新闻线索交流机制、开展多级联动策划专题……近年来,杂志社持续优化通讯员队伍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常态开展专题培训、评选表彰等活动,不仅有效调动了通讯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技巧。
——积极扩充专家人才队伍。近年来,中国民兵杂志社积极加强与军队院校和媒体的沟通联系并分门别类建好专家库,及时跟进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阐释、法规政策解读,以此实现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的效果。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杂志第一时间联系国防大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及时刊发了权威解读文章;今年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刚一结束,便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理论阐释……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中国民兵》杂志常态开设“权威解读”、“学思践悟”等栏目,先后遴选刊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军地院校专家教授学研文章数十篇,引导广大国动人深刻认识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一路走来,我们一道呼吸、一同共振、一起奋进,感慨万千、心潮澎湃;面向未来,我们忠诚系心上、使命在肩上、永远在路上,信心满怀、弓满弦张,必将以奋发奋进的姿态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