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一群热爱诗歌的青年师生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畔种下一颗诗意的种子,它厚植文学沃土,传承相思文脉,生机勃勃,恣意生长。二十年后,赢博体育平台它长成一棵大树,成为广西文坛的一道靓丽风景。
2024年12月31日下午,在2025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师生们以诗歌的名义再次相聚相思湖畔,举办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推进会暨相思湖诗群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会议邀请学界专家、文学刊物主编、作家、诗人等共同探讨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经验和方法,交流诗歌写作的收获以及青年文学人才培养等话题。
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推进会暨相思湖诗群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现场。闭琼月 摄
一汪湖水,名为相思。它不仅是广西民族大学的风景地标,更是广西文坛的灵秀宝地。
广西民族大学素有重视文学、培根铸魂的传统,建校70多年来,相思湖畔涌现和汇聚了大批作家、诗人和评论家,形成了一个令文坛瞩目的“相思湖作家群”。代表诗人有:韦其麟、苗延秀、杨克、石才夫等;作家有:蓝怀昌、东西、凡一平、黄佩华、徐治平等,形成了独具影响力的相思湖作家群体。
“相思湖诗群”成立于2004年,是相思湖作家群的一个分支,由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师生董迎春、大雁、侯珏等发起,是广西民族大学诗歌爱好者交流创作和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相思湖诗群陆续举办有“相思湖诗歌奖”征文大赛、相思湖青年诗会、海子诗歌会等独具特色的精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诗群的创作活力。
诗群在编辑诗刊和作品出版方面成果显著。建群至今,创办有诗群同名刊物《相思湖诗群》,编印12卷,正式出版了五辑“相思诗群丛书”,30多部个人诗集。诗群培育了大批优秀的青年诗人,他们的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广西文学》等重要文学刊物发表,在各类文学赛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我区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高校文学创作日益繁荣,尤其是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诗群,诗歌创作一枝独秀。它继承了相思湖作家群的精神传统,一直坚持经典表达、文化追寻的独立自由写作方式,培育了大量青年诗人、作家,不断为相思湖作家群注入了新生力量,为现代汉语诗歌注入新血液、新风气。赢博体育平台
2022年,相思湖诗群成员孟琳峰和刘忠思参加第三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邀请赛(创作组),分别荣获创作组二等奖、优秀奖。同年,中国诗歌学会“新时代大学生诗歌行动五年计划”推出了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诗群”作品专辑,以“诗歌+评论”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曹琪铭、覃淑霞、刘忠思、毛宇睿、方仕仗等10位同学的诗歌作品。
由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东西担任主编的《广西新锐作家作品系列》于2024年3月推出5部新作品。其中,就包括相思湖诗群成员肖肖小说集《钓鱼比赛》和祁十木诗集《困兽之斗》。
2024年8月,相思湖诗群成员、青年诗人覃淑霞首发于《广西文学》“新发现”栏目的十首诗歌,由广西歌舞剧院“生活家”戏剧工作室改编为舞蹈实验剧《不如就做一只飞鸟》,并在南宁实验电影院成功上演。
相思湖诗群人才辈出,在文学桂军中独树一帜。2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相思湖诗群青年以良好的文学成就建构了其在广西诗坛和文学桂军当中的影响与价值。
据了解,诗群培育出了200余名青年诗人、作家、记者、编辑,他们大多在党政部门、媒体、重要文学刊物等部门从事与写作相关的工作。“要写作人才,到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来!”这成了很多招聘单位的共识,也成为广西民族大学的校园文化名片之一。
2024年1月,“中文创意写作”被正式列入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作为高校中文教育的专业课程,创意写作如何探索建立完整健全的教育实践体系,深入推进文学教育的学科内涵,引领人才培养新范式,目前,是很多高校亟需面对的问题。
“诗歌写作是文学创作的初步训练,在培养大学生创作热情的同时,也为创意写作训练的其他文体训练打下重要基础。”据悉,2005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方向首届作家班。文学院作家班的部分学生后续也加入相思湖诗群,这为创意写作实践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在当天的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推进会上,来自区内外的多位专家、教授分享经验,探讨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做法并提出建议。
作为现象级的文学群体,相思湖诗群为什么能成功?自治区社科联科普部主任、诗人杨辉分析道:“主要的因素有三方面,首先浓厚的优秀的文学传承,营造了强烈的归属感,形成了独具地理特质的文学方阵;其次,平台的丰富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还有优秀评论家的推动,让相思湖诗歌群形成了广西民族大学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刘娟提出,对于创意写作学科,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文化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基本条件和背景,它可以直接转化为劳动者思想观念,而这又可以成为我们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内在的作用力,所以中国的创意写作学科十分契合新时代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契合我国建设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站在新起点,我们对中文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充满了期待。”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赵牧评价:“相思湖诗群在当下非文学的时代里能够产生这么大的效应,能够持续的产生,非常了不起。在物质化的生活语境里和人工智能化的时代里,怎么去把我们内心的情感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出来,值得研究,未来诗群大有可为。”
作为相思湖诗群创始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董迎春教授表示:“未来,诗群将配合广西民族文学院创意写作学科把它建设成中国语言文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本硕博的人才培养方面,把诗歌创作教学融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我们也会加大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尤其在写作和诗歌之间的教学互动。”
在相思湖诗群成立二十周年座谈会上,师生们对诗歌写作的热爱之情令人动容。作为广西民族大学的校友,《广西文学》副主编韦露感慨:“无论是文学社还是相思湖诗群,都充满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每次讲起好像人生的高光时刻就是在母校为相思湖文学社,为文学奋斗的这一段光阴。”
“诗非精准数据,乃心海之潮。”对于诗人杨克在《李白与未来的智能诗人》诗中的这一观点,会上,赵牧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为诗人提供更多的可能,为诗歌创造更大的价值。思想的自由碰撞在这一刻擦出美妙的火花,让诗歌的魅力更具象化。
“青春永远绽放,诗人永远年轻。”它总能不轻易地打动年轻悸动的心。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22级学生谢冰冰告诉记者:“在相思湖诗群里,我们和诗歌有着不一样的故事,但是我们都有着和诗歌同样的情感,那就是热爱。”
“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诗歌加深我们的思想内涵和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相思湖诗群的骨干成员,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21级的学生蒋炳县有自己的见解:“诗歌创作对于我来说是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在我们学习的路上,或者是外出旅游,看到的一些风景、人和事,还有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都能够让我进行深刻的思考,最后转化成文字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