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街面房多、出租房多、流动人口多的三多特点,我们要把这作为社区创建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开展每月一查,每季度一核对的计生普查验证工作。为了方便流动人员做好计划生育,我们要不定时地把计生宣传资料、避孕工具送到他们的手里。还在管辖区内置放1只避孕药具柜和二只易得性墙柜(其中一只在城中路公共厕所内,一只在桃园家园公厕内。),以及计划要在餐饮店、路菜场等处装置安全套易得性墙柜,并张贴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告知书,使“易得”真正为育龄群众提供方便。另外准备组织1-2次便民服务活动,设立计生政策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安全套,让流动人员享受与户籍人员同样的服务。
社区党总支书记亲自抓、负总责;计生干部具体抓、放手干。加强计生协会班子、楼组长、信息员、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带领这些班子、队伍人员不断学习党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新政策和新规定,不断充实和提高我们的业务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做到具体工作有人抓、大事小事有人管,使协会工作得到正常开展,使我们的服务能真正让群众得到满足和满意。
随着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从避孕节育服务拓展到包括孕产期保健的生殖健康服务,以及开展婚育新风的宣传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宣传工作。我们利用社区中的大小会议、各种阵地向群众宣传党对计划生育的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发挥社区计生协会的作用,利用社区协管员与楼组长、志愿者及信息员队伍,采取形式多样、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根据广大育龄人群的需要,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做到特殊对象有计划生育宣传员送资料上门、普通群众通过宣传栏获取信息。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青春健康”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使社区居民科学掌握了计生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育龄人群生殖保健意识有所增强。
以“创建无烟环境、构建健康单位”为抓手,大力开展控制吸烟活动,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性,提高员工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提高广大员工控烟的自觉性,努力创建无烟单位,实现公司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目标。
除以上规定的吸烟区外,公司其他任何区域都是禁烟区,停放在公司范围内的机动车车厢内禁止吸烟。
2、全面加强管理:公司控烟小组认真组织,各部门密切配合,员工积极参与,加强现场管理,全面推动公司的控烟工作。
(1)在禁烟区张贴醒目的禁烟标志、不摆设烟具,对宾客进行禁烟条例宣传,不向来客敬烟。
药品回扣一直是信访举报的重点,又多为匿名举报,由于没有具体线索和证据,以及办案手段有限,所以很难查实。2002年市卫生纪检监察部门与市检察院联合,建立卫生系统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加强了对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规律、防范对策的调研,对信访和工作中发现的案件线索,共同进行分析和排查,加大了查办案件的力度。2004年,进行了“药房托管”调研,探讨治理医院药品回扣的新途径。
为保证信访举报信件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2003年开始实行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回执单”制度。按照制度要求,凡是反映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或有具体线索的信件,进行直查核实;凡是反映直属各单位的一般信访件,在填写“信访转办单”的同时,附上“回执单”,要求所属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调查处理,并反馈结果。“回执单”制度的实施,使卫生系统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更加规范,各单位领导对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更加重视,群众反映的违纪线索得以及时查清,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访举报在纪检监察部门发现案源和查办案件中的主渠道作用,2004年市卫生纪检监察部门建立了“信访排查例会”制度。通过“信访排查例会”,认真筛选和分析案件线索,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可查性强的违法违纪问题,特别是有具体线索的署名举报,确定调查方案,责任落实到人。根据情节,对有关人员的违纪行为和工作中的错误,分别进行批评教育、戒勉谈话和相应处理。通过“信访排查例会”制度,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信访件查实率和成案率。
第一,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这是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最主要之点”。1953年春,专门约见作者,在提出要好好读些书的要求后,严肃而又恳切地对作者说:你们犯错误,总是说由于工作忙。这样说,不对!俄国十月革命时,列宁不忙吗?可是,列宁还是把那个错综纷繁的俄国整理出一个头绪来。你们犯错误,是由于缺乏一个贯穿一切的东西。1921年我们党成立以来,轰轰烈烈地干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是,幼年的党由于缺乏经验也犯了不少错误。1942年全党整风,才真正找到了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也可以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说到这里,又重复地说:二十年了,才找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这个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在这里强调的“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就是他概括的“实事求是”。
第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通过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实现的。1955年底到1956年初,为了起草中央向八大的报告,也为了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要求帮助他组织一些部门进行个别谈线日起,先后找了中央三十几个部门的负责同志汇报座谈。在听取汇报中,提出要处理好一些方面的关系,如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要重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的关系,要重视发展沿海工业的潜力,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重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学习苏联应该有所学有所不学,等等。这些观点,对后来概括十大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1956年,又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听取了三十四个部门的汇报,将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写出了《论十大关系》。
第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这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1944年7月间,为欢送王震率三五九旅及其他同志深入抗日前线,在中央党校作长篇报告,其中讲到要凭借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工作赢得当地群众支持。他说,不要以为你们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群众都会喝彩,称赞你们,喊万岁,拍巴掌,不一定。这要靠你们做工作。在此提出了著名的“柳树和松树”的比喻,说:好像柳树一样,到处插下去就可以活,长起来;但是柳树也有缺点,容易顺风倒。要学松树,挺而有劲。柳树有灵活性。松树有原则性。柳树缺原则性,松树缺灵活性。人是这两种材料交织在一起的。(《领袖元帅与战友》第333页)
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是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人始终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革命战争年代,消除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各民族之间尤其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不信任甚至敌视等不和谐的民族关系,把各族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周围,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些要求做好民族工作;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积极调动各民族力量,发挥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更需要做好民族工作。这不仅关系到中国人能否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驱逐西方列强的侵略,消灭封建军阀的割据势力,推翻的反动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且关系到能否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在广大民族地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还关系到能否团结各民族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到,历代集体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为此探索出了一系列做好民族工作的好方法。它们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方法体系。这大致或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思想民族工作方法;二是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方法体系。后者主要包括理论民族工作方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工作方法,科学发展观民族工作方法,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族工作方法,等等。其中,理论民族工作方法占据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集中体现在,不仅继承了思想民族工作方法,而且对直至民族工作方法有重要影响。对理论民族工作方法进行研究,有助于弄清是如何继承思想民族工作方法并予以发展的;有利于明晰理论民族工作方法,对直至民族工作方法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有益于梳理从到,中国人历代集体民族工作方法的继承关系与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方法体系,为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提供方法指导。为此,国内民族理论界亦有一些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到,在民族工作中,要切实尊重少数民族;注重发挥少数民族统战工作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抓好民族地区的党建和组织队伍建设;民族工作既不能患“急性病”,也不要怕患“慢性病”;要稳步推进,“摸清楚”情况;不搞“一刀切”;民族工作要“着重于实际”,“不在于形式”等等。在理论诸多民族工作方法中,“商量办事”和少数民族的事情要由少数民族“自己决定”两大方法,在当前看来,尤显重要。笔者认为,这两大方法,对根本上消除在民族地区城镇化,精准扶贫,以及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因民族利益关系引起的一些不够和谐的“声音”,具有重要启发。“商量办事”的范围是什么?“商量办事”与民族工作的开展关系怎样?同哪部分人“商量办事”?如何正确理解民族工作中少数民族的“自己决定”?民族工作者采用“商量办事”和少数民族“自己决定”的方法,应该坚持怎样的工作态度?我们从“商量办事”“自己决定”的方法中,又会得到怎样的新认识?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①。
“商量办事”同志把同少数民族“商量办事”,视为做好民族工作,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民族工作中要“商量办事”的方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民族工作中既然要“商量办事”,那么究竟是部分工作同少数民族商量,还是所有工作都要同少数民族商量着办?二是在同少数民族商量办事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少数民族是完全赞成的,有些事情少数民族是完全不赞成的,还有些事情少数民族是不完全赞成的。在这些情况下,民族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三是在民族工作中要“商量办事”,应该同哪些人商量?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精辟的回答。(一)“商量办事”的范畴。笔者把同志民族工作要“商量办事”的方法,称之为“商量办事”论。对于“商量办事”论,同志强调了商量事务的范畴问题。也就是说,关于民族工作事情,不是可商量或可不商量,亦不是有的事情商量而有的事情则不必商量,而是民族工作中“所有”事情和“一切”工作都要同少数民族商量。他指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所有这些事情,政治的也好,经济的也好,文化的也好”[1](P168),“所有这一切工作,都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1](P168)“一切事情和他们商量”[1](P170),这是“我们的工作方法”[1](P170)。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要同少数民族商量。这不仅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二)视“商量办事”的情况,开展民族工作。同志强调,根据同少数民族商量的结果,即他们赞成的程度开展民族工作。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赞成的事情就做,少数民族不赞成的事情就不做。少数民族赞成多少就做多少。切忌把民族工作者“他者”的主观意志,强加到少数民族身上。对于这一点,他指出:开展所有民族工作都要把握这样一个“度”。即少数民族“赞成就做,赞成一部分就做一部分,赞成大部分就做大部分,全部赞成就全部做。”[1](P168)“一定要他们赞成”[1](P168),避免把“他者”的意志代替少数民族的意志。这一点,在当前民族工作中,很具指导价值。把握民族工作开展的力度,是同志民族工作“商量办事”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三)同哪些人商量,争取哪些人赞成。同志认为,民族工作“商量办事”论,并不是要求把所有少数民族成员都作为商量的对象,那样工作量太大。而是要抓“多数”,抓“关键”。对此,同志强调两个方面:1.民族工作要同少数民族多数人商量,争取多数人赞成后才能开展。也即是民族工作“商量办事”论中“多数赞成”的原则。所以,他指出,民族工作“要大多数人赞成”[1](P168)才能开展。2.民族工作要取得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赞成才能开展。他一贯注重“牵牛要牵牛鼻子”。做民族工作也特别强调抓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这个牛鼻子”。他指出:“上层分子不赞成就不做,上层分子赞成才算数。”[1](P168)对于为什么要抓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这个“关键少数”,当时同志是这样解释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政治的、经济的特点不同,上层分子作用特别大。进步力量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少,影响很小。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发展起来,会起到很大影响,尽管不是决定性影响。民族工作中一切事情要经过上层分子。要多做上层分子工作,多同他们商量问题,搞好团结。只有这样才能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帮助他们进步。如果上层分子这一关过不好,民族工作一切都要落空[1](P168-169)。同志反对绕开民族上层分子开展民族工作的做法。他认为,绕开民族上层分子开展民族工作,民族工作不会做好。他指出:“我们有些同志往往采取激进的办法,以为不通过上层分子能搞得更好。事实上不是搞得更好,而是搞得更坏,不是搞得更快,而是搞得更慢,因为阻力大。”[1](P169)他认为,上层分子工作做好了,民族工作就基本能够做好。他认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进步了,同我们的合作搞好了,这样,在他们的帮助下来推进工作,就要顺当得多。”[1](P169)在同志看来,争“多数”,抓“关键”,是民族工作“商量办事”论的重要内容。3.民族工作中“商量办事”的立场问题。针对有些民族工作者对做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工作,获取他们的赞成或支持会不会动摇立场的疑惑,同志认为,民族工作中立场表现会有不同。他指出:“有的同志思想有顾虑,以为这样做会丧失阶级立场,不懂得在那里阶级立场表现得不同。什么叫正确的阶级立场?就是现在不要发动阶级斗争,做到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团结,这就叫正确的阶级立场。”[1](P169)同时,他也强调:“我们也不是完全依靠上层,而是通过他们慢慢影响各方面的工作。”[1](P169)
恩格斯曾指出:“胜利了的无产阶级不能强迫他国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2](P261)。同志也认为,取得政权的人,不能强迫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人民接受任何替他们“造福的办法”。民族工作中一切事情在经过同少数民族商量后,让少数民族自己做决定。同志的这一观点,是基于他所经历的两个实例提出来的。(一)“自己做决定”的两个实例。1.贵州苗族减租的实例。同志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定了在少数民族地区不搞“减租”和“”的政策。但是,贵州苗族人民主动要求“减租”和“”,而且比汉族还要强烈。如果不允许他们实行“减租”和“”,那就是“大汉族主义”,是不照顾他们的利益。但是,如果遵照他们的要求实行“减租”和“”,就可能遭遇苗族上层少数地主分子的反对。对这种情况,当时的规定是:凡是种的土地是汉人地主的,就实行“减租”和“”;凡是种的土地是苗族地主的,就不实行“减租”和“”。由苗族自己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也就是说,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减租”和“”不是完全不提,有些地区应该进行。但是,他指出,对此“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他们有这个要求,而且不是少数人要求,而是大多数人要求,不是我们从外面给他们做决定,而是由他们自己做决定。”[1](P169)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或成立联合政府的实例。同志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或成立联合政府,有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这就是采取召开各类代表会议的形式。通过代表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商量研究,这样可以避免民族工作者主观决定事情。他指出:“有时我们是一番好意,就是做出的决定不正确。但即使决定正确,如果没有通过他们,也会遭到反对。只要通过他们,即使有的决定还有缺点,他们也是会拥护的。”[1](P170)这其中的关键和奥妙,就是民族工作中一切事情是不是由少数民族自己做决定。同志的少数民族“自己决定”论,对消除目前民族工作中的“杂音”,具有重大启示。当然,民族工作中的这种“自己决定”论,是在中国领导下的少数民族“自己决定”论,是在逐渐创造条件以说服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和上层人士、甘愿支持民族工作基础上的“自己决定”论,是出于对少数民族尊重基础上的“自己决定”论,不是脱离党的领导和民族工作正确计划的任性、放纵的少数民族“自己决定”论。这在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民族工作一种方法(二)同志关于一切事情让少数民族自己做决定的民族工作方法,有两个基本内涵。1.少数民族自己决定的事情,即使是存在缺陷,他们也是会赞成和拥护的[1](P170)。2.民族工作者作为“他者”,替少数民族做的决定或“造福的办法”,即使是“一番好意”和“决定正确”,只要是没有通过少数民族,可能“也会遭到反对”,不会得到拥护。这就是理论中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自己决定论”。这一方法论,对尊重少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创造和谐民族关系,顺利开展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正确运用这两个工作方法?这就是一个要求民族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应该坚持什么样工作态度的问题。对此,同志强调,要采取“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工作态度。同志认为,各民族之间在文化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这就要求民族工作要采取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笔者称之为“民族工作态度论”。(三)“民族工作态度论”的思想内涵。1.民族工作要重视民族文化差异。列宁曾指出:“要照顾到各该民族在文化上和生活上的特点”[2](P299)。同志要求,要切实考虑各民族之间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可能对民族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指出:“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也要老老实实。”[1](P170)如果不能实事求是地考虑少数民族在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照顾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特点,老老实实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工作就不会做好。2.“老老实实”的思想内涵。第一,要向少数民族主动说清楚,因风俗习惯不同,如若引起误会请求多包容和体谅。他指出:“我们要主动向他们说清楚,正是因为风俗习惯不同,容易引起误会,容易犯忌讳,可能得罪了人还不知道。”[1](P170)在民族工作中,要向少数民族讲清楚,这是“民族工作态度论”的一个要点。第二,要向少数民族说清楚,对其风俗习惯有心学但不易学会这一点,请求多原谅。他要求民族工作者要老老实实说清楚,“有些生活习惯我们很想学,但是一下学不会,也勉强不得,请他们原谅。”[1](P170)他认为,民族工作中把握好以上两个要点,“这就叫老老实实。”[1](P170)3.坚持“老老实实”“民族工作态度论”的意义。同志认为,坚持“老老实实”的民族工作态度,不仅仅是因为其“优点就在于它能够消灭某一民族劳动者怀疑另一民族劳动者有掠夺意图的任何根据,从而为相互信任和自愿联合打下基础”[2](P269),而且“这样容易得到同情。”[1](P170)少数民族的信任和同情,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两个要件。此外,他强调指出:“我们做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文化工作,都应该采取这种态度。”[1](P170)同志“老老实实”的民族工作态度论,是对同志实事求是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继承和发展,它大大丰富了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方法论体系。结论根据以上阐述②,笔者有如下认识:第一,同志民族工作方法的核心是少数民族地区“不出乱子”,实现稳定发展。他所理解的社会稳定抑或“不出乱子”,是着眼于边境民族地区的国防安全,消除民族之间长期隔阂以避免民族矛盾,在此基础上,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巩固政权稳定。为此,要求一切事情都要同少数民族尤其是上层分子商量,由少数民族自己做决定,工作中实事求是,老老实实。第二,同志民族工作方法的几个基本特点。其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不出乱子”是核心;其二,恢复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是关键;其三,充分尊重少数民族依法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己决定权是原则;其四,少数民族事务都要同少数民族尤其是上层分子商量是方法;其五,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是民族工作态度。第三,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态度着眼于服务民族社会稳定这个核心。民族社会稳定是民族发展的关键。民族发展反过来能够巩固民族社会稳定。同志民族工作的原则、方法、态度与民族发展和民族社会稳定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笔者认为,理论民族工作方法具有系统性,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论在民族工作领域的运用和延伸,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理论民族工作方法,在新形势下,对推进我国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第四,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在推进城乡开发,项目进村,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等民族工作中出现的、因不够尊重少数民族意愿而引起的一些影响民族关系、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声音”,当前相关部门民族工作者应当认真领悟和采纳小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要“商量办事”、让少数民族“自己决定”的方法,坚持“老老实实”的民族工作态度,切实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这在当前似乎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商量办事”“自己决定”“老老实实”“民族工作态度”,与做好民族工作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商量办事”“自己决定”“老老实实”的“民族工作态度”,是切实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真正做好民族工作,有必要做到“商量办事”“自己决定”,坚持“老老实实”的“民族工作态度”。做好民族工作,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办事”,由少数民族“自己决定”,坚持“老老实实”的“民族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出乱子”。“不出乱子”是衡量一切民族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当前看来,同志的民族工作方法,极具时代价值。为应对当前复杂的民族工作,民族工作者要耐心体悟,虚心采纳,这很重要。注释:①这篇文章是关于同志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持中国西南地区工作时的一些重要民族工作方法。②尽管文章所涉及到的民族工作思想和方法是在195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但是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和方法对当前民族工作,尤其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地区开发和扶贫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启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早期民族理论初探”基础上,将早期民族工作方法提升出来,作出专题阐述,一则可以突出它的重要性,二则通过主标题“商量办事”与“自己决定”点明其具体方法,并且在副标题中以“中国特色民族工作方法研究”突出其方法论的专题特征。
[1].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C]//.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王希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其不但起着激励企业员工,引导企业文化的作用,还起着协调企业关系,激励企业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要重视其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自身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化意识为力量,不断推进企业发展。
就目前国企发展来说,很多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利益,所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没前途。同时,很多政工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万能的,什么情况下都适应。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需要不断结合实际进行改进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最大化。2.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缺乏针对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企聘用人才的方法也在不断变化,途径也在不断拓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丰富,各种各样的人才在国企中发挥着作用,而对于这些年龄、性格、阅历完全不同的人来说,固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具备针对性,不能满足国企员工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不利于国企员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很多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是做一些表面功夫,例如为了宣传某个会议精神,可能就只是给员工发一些报纸,让他们自行阅读相关文章,走个形式就当任务完成,根本不关心是否达到学习效果。在新形势下,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一篇文章,所以这种不得当不结合实际的工作方法效率低,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很多国企虽然有专门的政工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建设,但缺乏完善健全的机制,首先,缺乏思想政治建设保障机制,不仅人员投入不足,且财力物力也投入不足,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其次,国企的思想政治建设缺乏完备的激励体制和方法,不能起到调动人员积极性的作用。最后,国企的思想政治作缺乏后续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无法评价企业已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无法总结经验和教训。
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宣传,丰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从创新宣传形式入手。企业可以通过举报趣味读书会、有奖知识竞答等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这样不仅能调动员工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还能使每个员工切身参与到思想政治建设中去,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另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还需要政工工作人员有学习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创新工作方法开辟道路。最后,思想政治工作也离不开传统工作方法的支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潮流,在吸收传统方法优势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价值观作为人们评价事务的重要标准,其决定了人们行为的方向。国企中,大部分职工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但也有职工在工作生活中,态度懒散,不积极向上赢博体育,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重对员工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不但要培养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还要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包容精神、敬业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优秀品质,从而不断促进企业员工思想的进步。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支持,特别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思政工作亟待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企业在选拔思想政治人才时,要提高门槛,将人员学历、精神面貌、思想觉悟等作为考核标准严格执行,把好思政工作的第一关,为后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便利。另外,企业在组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时,不仅要吸收年轻的人才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活力,也要吸收年龄较大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大量经验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具有号召力、影响力。
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有完善的保障制度,企业要配备专门的资金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驾护航,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坚实的后盾。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成立专门的培训机制,要形成与时展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工作方法,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使其不断适应工作中遇到的挑战。最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和奖惩机制,评价企业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通过奖惩机制提高企业人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不断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1陈玮.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08(36).
[2]李静.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四川成都:商场现代化,2014:23-25.
党领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不断致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作保证的。因此,运用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首要工作方法。
运用政策,必须首先掌握政策。农村政策很多,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农、林、牧、副、渔等各种产业;农业的产、供、销各个环节。掌握政策关键在于从整体上把握农村政策的精神实质。党的农村政策的精神实质就是“富民”。这是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政策的落脚点,是农村基层干部全部工作的归宿点。围绕“富民”思考农村工作的点子,展开农村各项工作,这是长期不变的工作方法。
运用政策,必须宣传好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民群众不了解党的政策的情况下,单靠农村基层干部动员加强调,或者采取行政手段是难以把党的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农村基层干部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农民耐心、持久、反复地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尤其要教育农民群众把政策本身与执行政策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区别开来,及时消除群众对政策的误解。使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家喻户晓,自觉遵循,积极运用。
运用政策,关键在于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党的政策是指导全国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县的实施意见是指导全县的,也具有相对的概括性,不一定能为每个乡镇、村、社解决当地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切不可不动脑筋,不顾乡镇、村、社的条件,照搬政策条文。
科学决策是每个农村基层干部都必须掌握的重要工作方法。先行自省,再作决策。决策必须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自省能使自己清醒。因此,在决策前应当先行自省。一省:这项决策应该由自己来作吗?避免自作主张或干预下级的权利;二省:这项决策值得自己作吗?弄明白不作这项决策将会失掉什么,看到问题的重要性;三省:必须在什么时候作决策?把握时机,避免冒险或坐失良机;四省:已经掌握了作决策的必要依据吗?认真考虑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五省:自己怎样作出这项决策?仔细权衡几个方案的利弊,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把握目标,灵活决策。在做决策时,要反复推敲,思考决策的目的是什么?这项决策最低限度要达到什么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个最低目标,这项决策就失去了意义。一项决策,往往也存在着“能不能为群众接受”的问题,为了让群众能够接受,折衷、妥协、让步是常有的事,妥协的边界就是最低目标。在对一些事情决策时,只要能够实现最低目标,又能够使群众接受,农村基层干部就应该运用折衷、妥协、让步的方法,灵活地作出决策,及时推进工作。
发扬民主,有效决策。大凡有效的决策都是在不同意见的反复比较中做出的。如果开会决策时,没有人提相反意见,出现“鸦雀无声”或者“众口一词”。这就很可能说明大家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还不了解,提不出相反意见;或认为领导不可能采纳自己的意见,不愿发表相反意见;或害怕得罪“拍板”的同志,不敢发表相反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松松大家的思想包袱,让大家思考思考,再做决策。
讲究工作效率,现在已被愈来愈多的农村基层干部所重视。然而,还有不少同志对怎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得要领。任何一个乡镇、一个村、社,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做一项或大或小的工作,都得考虑一下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特别是乡镇、村的领导干部,更不能茫无头绪,四面出击,必须注意对整个工作作具体分析,区别主次先后,分清轻重缓急,以找出其中对整个工作有影响和有支配作用的关键环节,这个关键环节就是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推动整个工作顺利发展。否则,就没有重点,甚至本末倒置,轻重不分,其结果是收效甚微,劳而无功。
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不光是组织发动,更重要的是引导、服务。给群众之不能,解群众之不解。
为民排忧。当群众遇到困难时,农村基层干部应主动出面帮助,出点子,想办法,解决具体问题。应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住房、婚姻家庭、生老病死、子女读书等实际问题;应特别关心那些不声不响、老实守法的群众,不让老实人吃亏。给群众办实事、好事,要讲究实际,说到办到,坚持一件一件、年复一年地办,做到把事情办实,把实事办好。办不到的事情不要乱表态,提虚劲。
关心发展。农村基层干部应经常了解和研究自己工作区域的群众,不但要知道群众的性格、气质、爱好、特长、弱点,而且要清楚他们生产、经营近况,了解他们的发展能力、潜力,预见他们的发展方向,为他们发家致富出点子和尽可能创造必要的条件。
全面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致富对社会服务的依赖性较大。农村基层干部应充当好对农民服务的尖兵,想方设法对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走向市场;提供科学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供资金服务,帮助农民启动发展;提供政策法规服务,帮助农民获得有关方面的优惠,利用法律保护正当权益。
把握好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能摆的领导,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应始终强调党对农村、农民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的全过程。
农村的发展,农民民主意识、政策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世纪的新农村、新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使之与不断富裕、不断觉悟的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需要相适应,才能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农村工作。
党领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不断致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作保证的。因此,运用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首要工作方法。
运用政策,必须首先掌握政策。农村政策很多,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农、林、牧、副、渔等各种产业;农业的产、供、销各个环节。掌握政策关键在于从整体上把握农村政策的精神实质。党的农村政策的精神实质就是“富民”。这是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政策的落脚点,是农村基层干部全部工作的归宿点。围绕“富民”思考农村工作的点子,展开农村各项工作,这是长期不变的工作方法。
运用政策,必须宣传好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民群众不了解党的政策的情况下,单靠农村基层干部动员加强调,或者采取行政手段是难以把党的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农村基层干部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农民耐心、持久、反复地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尤其要教育农民群众把政策本身与执行政策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区别开来,及时消除群众对政策的误解。使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家喻户晓,自觉遵循,积极运用。
运用政策,关键在于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党的政策是指导全国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县的实施意见是指导全县的,也具有相对的概括性,不一定能为每个乡镇、村、社解决当地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切不可不动脑筋,不顾乡镇、村、社的条件,照搬政策条文。
科学决策是每个农村基层干部都必须掌握的重要工作方法。先行自省,再作决策。决策必须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自省能使自己清醒。因此,在决策前应当先行自省。一省:这项决策应该由自己来作吗?避免自作主张或干预下级的权利;二省:这项决策值得自己作吗?弄明白不作这项决策将会失掉什么,看到问题的重要性;三省:必须在什么时候作决策?把握时机,避免冒险或坐失良机;四省:已经掌握了作决策的必要依据吗?认真考虑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五省:自己怎样作出这项决策?仔细权衡几个方案的利弊,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把握目标,灵活决策。在做决策时,要反复推敲,思考决策的目的是什么?这项决策最低限度要达到什么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个最低目标,这项决策就失去了意义。一项决策,往往也存在着“能不能为群众接受”的问题,为了让群众能够接受,折衷、妥协、让步是常有的事,妥协的边界就是最低目标。在对一些事情决策时,只要能够实现最低目标,又能够使群众接受,农村基层干部就应该运用折衷、妥协、让步的方法,灵活地作出决策,及时推进工作。
发扬民主,有效决策。大凡有效的决策都是在不同意见的反复比较中做出的。如果开会决策时,没有人提相反意见,出现“鸦雀无声”或者“众口一词”。这就很可能说明大家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还不了解,提不出相反意见;或认为领导不可能采纳自己的意见,不愿发表相反意见;或害怕得罪“拍板”的同志,不敢发表相反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松松大家的思想包袱,让大家思考思考,再做决策。
讲究工作效率,现在已被愈来愈多的农村基层干部所重视。然而,还有不少同志对怎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得要领。任何一个乡镇、一个村、社,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做一项或大或小的工作,都得考虑一下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特别是乡镇、村的领导干部,更不能茫无头绪,四面出击,必须注意对整个工作作具体分析,区别主次先后,分清轻重缓急,以找出其中对整个工作有影响和有支配作用的关键环节,这个关键环节就是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推动整个工作顺利发展。否则,就没有重点,甚至本末倒置,轻重不分,其结果是收效甚微,劳而无功。
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不光是组织发动,更重要的是引导、服务。给群众之不能,解群众之不解。
为民排忧。当群众遇到困难时,农村基层干部应主动出面帮助,出点子,想办法,解决具体问题。应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住房、婚姻家庭、生老病死、子女读书等实际问题;应特别关心那些不声不响、老实守法的群众,不让老实人吃亏。给群众办实事、好事,要讲究实际,说到办到,坚持一件一件、年复一年地办,做到把事情办实,把实事办好。办不到的事情不要乱表态,提虚劲。
关心发展。农村基层干部应经常了解和研究自己工作区域的群众,不但要知道群众的性格、气质、爱好、特长、弱点,而且要清楚他们生产、经营近况,了解他们的发展能力、潜力,预见他们的发展方向,为他们发家致富出点子和尽可能创造必要的条件。
全面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致富对社会服务的依赖性较大。农村基层干部应充当好对农民服务的尖兵,想方设法对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走向市场;提供科学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供资金服务,帮助农民启动发展;提供政策法规服务,帮助农民获得有关方面的优惠,利用法律保护正当权益。
把握好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能摆的领导,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应始终强调党对农村、农民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的全过程。
思想方法,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立场观点、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思想方法是领导方法的灵魂,如果思想方法不对头,那么领导方法一定会出问题。工作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所采取的办法和手段。就是要做到凡事有计划,有执行,有结果,有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时刻体现目标驱动和数据为证。科学的工作方法能使工作更轻松,效果更明显。在企业工会工作中,先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动员职工、组织职工、依靠职工、服务职工、保护职工、激发职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工会的建立情况怎么样、工作开展的如何、作用发挥的好不好、职工的吸引力强不强,是检验工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因此,培育先进的、有效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些年来,田庄选煤厂的工会工作之所以能够得到上级赞同、党政认同、职工认可,富有特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始终坚持了对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践证明,良好的思想方法,能引领大家明确工作方向,能帮助大家开阔思路;有效的工作方法,能引领大家少走弯路,能帮助大家提高效率。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我们必须探索先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提升工会品位的有效手段。
“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促进企业发展是工会组织的第一要务,是本、是源;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纲、是目;促进企业发展,是维护职工权益的根本保证;维护职工权益,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力量基础。没有企业的发展,职工权益的维护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这些年来,田庄选煤厂始终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原则,在谋划工作、确定工会工作思路上,首先考虑就是促进企业的发展。比如,厂工会开展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班组建设、成本理念践行、工人技术创新、学习工作室等工作,都是按照“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这一思想方法进行安排的,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坚持和深化,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一原则,努力做企业发展的促进者,职工权益的维护者,在企业战危机过程中更好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坚持党政主导的维权原则。工会是在党领导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组织。工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会组织必须主动把工会维权工作纳入到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的大格局中,去部署、去安排、去落实。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厂党政领导始终情系职工,在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在企业效益好的形势下,坚持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职工收入;加大投入,改善了作业环境和地面环境;改造了大量棚户区;建设了一批经济适用房,坚持每年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救助了大量困难职工等,这些具体、实在的维权工作,都是在党政主导下落实的,工会组织必须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推动党政主导维权职工权益的工作全面落实,让职工分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职工素质是维护职工学习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举措。按照这一思想方法,这些年,厂工会在提高职工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技能大赛,形成了全员学技术的热潮;首席技能大师的评聘,激发了职工学技术、钻研技能的热情;工人技术创新,激活了职工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组建技术骨干学习工作室,为职工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学习交流搭建了平台。所有这些工作,都来自这一思想方法。如果厂工会没有这方面的认识,也就没有这些方面的思路,也就取得不了在全国有影响、有经验的成效。坚持“有用”的工作理念。近年来,田庄选煤厂各级工会围绕坚持做“有用”的事,既促进了企业发展,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既能让职工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又能让职工实现成长成才,可以说,很多工作对企业有用,对职工有用,同时也对工会自身有用。工会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工作、布置工作,一切以有用为考量,减少了无效劳动和无用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打造党政靠得住、职工信得过的一流工会。这既是田庄选煤厂工会工作的目标定位,也是田庄选煤厂工会工作的价值追求。这一目标的提出,科学回答了建什么样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重要问题,即走与企业发展相一致、与职工需求相统一,具有田庄选煤厂特点的工会工作新路子。为推进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年,工会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使工会各项工作重点突出,亮点鲜明。
党领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不断致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作保证的。因此,运用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首要工作方法。
运用政策,必须首先掌握政策。农村政策很多,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农、林、牧、副、渔等各种产业;农业的产、供、销各个环节。掌握政策关键在于从整体上把握农村政策的精神实质。党的农村政策的精神实质就是“*”。这是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政策的落脚点,是农村基层干部全部工作的归宿点。围绕“*”思考农村工作的点子,展开农村各项工作,这是长期不变的工作方法。
运用政策,必须宣传好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民群众不了解党的政策的情况下,单靠农村基层干部动员加强调,或者采取行政手段是难以把党的政策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农村基层干部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农民耐心、持久、反复地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尤其要教育农民群众把政策本身与执行政策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区别开来,及时消除群众对政策的误解。使农民群众对党的政策家喻户晓,自觉遵循,积极运用。
运用政策,关键在于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党的政策是指导全国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县的实施意见是指导全县的,也具有相对的概括性,不一定能为每个乡镇、村、社解决当地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切不可不动脑筋,不顾乡镇、村、社的条件,照搬政策条文。
科学决策是每个农村基层干部都必须掌握的重要工作方法。先行自省,再作决策。决策必须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自省能使自己清醒。因此,在决策前应当先行自省。一省:这项决策应该由自己来作吗?避免自作主张或干预下级的权利;二省:这项决策值得自己作吗?弄明白不作这项决策将会失掉什么,看到问题的重要性;三省:必须在什么时候作决策?把握时机,避免冒险或坐失良机;四省:已经掌握了作决策的必要依据吗?认真考虑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五省:自己怎样作出这项决策?仔细权衡几个方案的利弊,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把握目标,灵活决策。在做决策时,要反复推敲,思考决策的目的是什么?这项决策最低限度要达到什么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个最低目标,这项决策就失去了意义。一项决策,往往也存在着“能不能为群众接受”的问题,为了让群众能够接受,折衷、妥协、让步是常有的事,妥协的边界就是最低目标。在对一些事情决策时,只要能够实现最低目标,又能够使群众接受,农村基层干部就应该运用折衷、妥协、让步的方法,灵活地作出决策,及时推进工作。
发扬民主,有效决策。大凡有效的决策都是在不同意见的反复比较中做出的。如果开会决策时,没有人提相反意见,出现“*”或者“*”。这就很可能说明大家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还不了解,提不出相反意见;或认为领导不可能采纳自己的意见,不愿发表相反意见;或害怕得罪“拍板”的同志,不敢发表相反意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松松大家的思想包袱,让大家思考思考,再做决策。
讲究工作效率,现在已被愈来愈多的农村基层干部所重视。然而,还有不少同志对怎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得要领。任何一个乡镇、一个村、社,在一定时间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做一项或大或小的工作,都得考虑一下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也就是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特别是乡镇、村的领导干部,更不能茫无头绪,四面出击,必须注意对整个工作作具体分析,区别主次先后,分清轻重缓急,以找出其中对整个工作有影响和有支配作用的关键环节,这个关键环节就是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会推动整个工作顺利发展。否则,就没有重点,甚至本末倒置,轻重不分,其结果是收效甚微,劳而无功。
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不光是组织发动,更重要的是引导、服务。给群众之不能,解群众之不解。
为民排忧。当群众遇到困难时,农村基层干部应主动出面帮助,出点子,想办法,解决具体问题。应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住房、婚姻家庭、生老病死、子女读书等实际问题;应特别关心那些不声不响、老实守法的群众,不让老实人吃亏。给群众办实事、好事,要讲究实际,说到办到,坚持一件一件、年复一年地办,做到把事情办实,把实事办好。办不到的事情不要乱表态,提虚劲。
关心发展。农村基层干部应经常了解和研究自己工作区域的群众,不但要知道群众的性格、气质、爱好、特长、弱点,而且要清楚他们生产、经营近况,了解他们的发展能力、潜力,预见他们的发展方向,为他们发家致富出点子和尽可能创造必要的条件。
全面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群众致富对社会服务的依赖性较大。农村基层干部应充当好对农民服务的尖兵,想方设法对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走向市场;提供科学服务,帮助农民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供资金服务,帮助农民启动发展;提供政策法规服务,帮助农民获得有关方面的优惠,利用法律保护正当权益。
把握好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能摆的领导,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应始终强调党对农村、农民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的全过程。